衣冠禽兽还是象征职权?清朝官员服饰“补子”图案的寓意及由来

“衣冠禽兽”,根据79年版《辞海》批注:穿戴衣帽的禽兽,比喻品德败坏、行为如同禽兽的人。

“衣冠禽兽”一词最早用以形容明代官员服饰,明朝对于官员服饰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所以,“衣冠禽兽”这个词最初的寓意非但不是贬义,反而有着令人羡慕和崇拜的意味。

但是,随着明朝发展到中晚期,明朝的官员贪腐成风、宦官专权、奸臣当道,弄得大明王朝民不聊生、破烂不堪,明朝的官员们逐渐被百姓视为无恶不作、匪徒强盗的象征。“衣冠禽兽”一词的寓意逐步发生了变化,直到彻底变为现在贬低的意思。

明朝官员形象

清朝建立以后,在明朝官员服饰基础上,略加改变,逐步形成了制度严明、寓意明确、等级森严的清朝官员服饰制度。那么,早在明朝中晚期就已经被冠以贬低甚至辱骂意味的“补子”图案,真能有效的区别官员等级,以致被清朝继续沿用?将飞禽走兽的图案用来区别官员等级的做法到底出自何处呢?

01 “飞禽走兽”出处

“飞禽走兽”一词最早出自东汉辞赋家王延寿的《鲁灵光殿赋》:“飞禽走兽、因木生姿”。

“鲁灵光殿者,盖景帝程姬之子恭王余之所立也”

由此可见,自汉景帝所在的西汉时期,“飞禽走兽”就已经被用以皇室宫殿庙宇的装饰,用以守护皇室宫殿乃至皇室成员,甚至可以延伸到维护皇权统治、保持皇帝权威的象征。在古代封建社会中,皇帝之下的文武百官作为替皇帝管理国家、统御百姓的所在,是维护皇权统治、捍卫皇帝权威最典型的代表。由此可见,用“飞禽走兽”来形容封建王朝的官员,历史由来已久。

另外,现在的北京紫禁城各处宫殿的房顶一般都会装饰有琉璃釉面走兽,而且在《大清会典》中对于宫殿装饰用的琉璃釉面走兽有着较为详细、明确的记载:它们的装饰顺序从前到后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

紫禁城中宫殿顶的琉璃釉面小兽

紫禁城始建于明朝明成祖时期,说明在明朝初期,用“飞禽走兽”等小兽守护皇宫和象征皇权的寓意已经明显得到加强,由此延伸到文武官员服饰图案的制定,用以区分文武官员及官员品级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清朝入关以后,顺治皇帝继续推行“剃发易服”的硬性要求,对于清朝的文武官员则制定了《服色肩舆条例》,强调了官民服饰必须加以区分,对官员服饰严格规定并在明朝服饰图案的基础上,对官员服饰上的“补子”图案进行了等级分明、寓意明确的规定。而对于文武官员办公、上朝时所穿的正式服装——“补服”中的“补子”图案有了更为明确的划分。

清朝官服中的“补子”

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bai xian),六品鹭鸶(lu si),七品鸂鶒(xi chi)。

武官: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罴,六品彪,七品犀牛。

另外,对于担任特殊职能的御史与谏官服饰“补子”图案给予了专门的“走兽”加以明确,即獬豸(xie zhi)。

02 “飞禽走兽”图案寓意

清朝对于官员“补服”上的“补子”图案并不是随便安置,而是有着具体寓意和象征的。在封建社会,高高在上的皇帝都是以“龙”的形象存在着,服饰也被称为“龙袍”;而皇后则是以“凤凰”的形象存在,服饰被称为“凤袍”。“龙和凤”作为“飞禽走兽”的首领,将文武官员用“飞禽走兽”区分,正好寓意了皇帝和皇后统领百官,治理天下的政治意味。

文雅儒治的“飞禽”用来象征文官;勇猛威武的“走兽”用来形容武官,容易能被理解,但它们的具体含义和象征意义何在呢?

1、文官

一品文官:仙鹤。仙鹤在古代人眼中 是“一鸟之下、万鸟之上”的骄傲所在,其在“飞禽”中的地位仅次于凤凰,于是仙鹤也被称为“一品鸟”。在象征着龙的皇帝之下,除去“凤凰”这个皇后的专属象征,就属“仙鹤”最为尊贵,于是便成为了一品文官的象征。

一品文官 仙鹤补子

二品文官:锦鸡。对于锦鸡图案的使用,最早出于宋朝宋徽宗的《芙蓉锦鸡图》,图中宋徽宗对于锦鸡有过“五德”的评价,即文、武、勇、仁、信这五种伦理品德,而这些品德恰恰是皇帝对于臣子的基本要求。所以,锦鸡被用以象征二品文官,合情合理。

三品文官:孔雀。孔雀在封建社会是“吉祥”的最佳代表,古代人将其视为最聪明、最自由、最能代表“文德”的“飞禽”。所以被用以象征三品文官。

四品文官:云雁。其寓意为“高空中飞翔的大雁”,形容高洁、广阔的胸襟和为官之道,也是皇帝对于臣子的要求。

五品文官:白鹇。白鹇是一种不善飞行善于走路的“飞禽”,也是“飞禽”中性格稳定、踏实的象征。作为中级官员,需要的就是脚踏实地、稳扎稳打的为官之道和处事风格。

五品文官 白鹇补子

六品文官:鹭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白鹭,象征着高贵和纯洁。它之所以能够选入官员服饰图案,正是因为其延伸出来的洁净、率真品行。

七品文官:鸂鶒。也有人将其称为“紫鸳鸯”,寓意忠贞,延伸出忠心的含义。

2、武官

在“重武轻文”的清初时期,清朝服饰中对于武官服饰的“补子”图案有着正儿八经的出处和渊源。对于用“走兽”来象征武官的等级最早出自唐朝武则天时期。

《旧唐书·舆服志》记载:延载元年五月,则天内出绯、紫单罗铭襟、背衫,赐文武三品以上:左右监门卫将军等饰以对狮子,左右卫饰以对麒麟,左右武威卫饰以对虎,左右豹韬卫饰以对豹,左右鹰扬卫饰以对鹰,左右玉钤卫饰以对鹘,左右金吾卫饰以对豸。

以狩猎为生的清朝统治阶层结合唐朝旧例,在明朝官员服饰基础上,按照自己对于“走兽”勇猛和凶悍的理解,重新给予了“走兽”新的等级排位。但清朝对于上述“走兽”的划分确实有着不被人理解的地方,比如六品武官“补子”上的“彪”图案,在古代是存在于虎和豹之间的动物,为何用来排位在豹之后,确实令人费解。而豹为何有排位在虎之前,更是不易接受。可见,狩猎民族出身的清朝皇室对于“走兽”的理解和汉族并不完全一致。

六品武官 彪补子

不论文武百官服饰上的“补子”图案有着何种寓意,在皇权之上的封建社会,尤其是将皇权集中发挥到极致的清王朝时期,都是统治阶层用以维护皇帝权威、彰显皇帝独特性、唯一性,突出皇权至上的统治手段。

参考文献:《鲁灵光殿赋》、《大清会典》、《大清服色肩舆条例》、《清代文、武官补服图案》、《后唐书》、《中国通史》

秋冬新款男士中国风龙袍刺绣夹克 加绒加厚棒球服外套 宽松大码 ¥198 购买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