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英雄苏定方史无前例地将大唐帝国的版图向西开拓到中亚咸海

论用兵,苏定方仅次于他的老师卫公李靖和唐太宗李世民。他一生东征西讨,从黄沙漫天的大漠到惊涛骇浪的大海,战线纵横将近万里,前后伐三国,皆生擒其主。即便是今天,看他的事迹依旧有一种大气磅礴、热血沸腾的感觉,可以说他是唐高宗时期军事顶峰的象征。 他史无前例地将大唐帝国的版图向西开拓到中亚咸海,国境直抵波斯,向东拓土至朝鲜半岛南部,立下了显赫战功。

而且,与他的老师李靖一样,他也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王文度杀降谋财时,“唯定方一无所取”;都曼投降时曾许他不死,于是苏定方又信守诺言,请求唐高宗免其死罪,以保全信义。苏定方既骁勇善战,又多谋善断,而且还正直无私,为将如此,实属难能可贵。

苏定方不仅战功显赫,为人正直无私,堪称一代名将,而且他还善于发掘和培养人才,是大唐帝国军事人才培养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苏定方早年遇上了德才兼备的青年才俊裴行俭时,直感叹“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于是倾囊相授,“尽以用兵奇术授行俭”。苏定方去世后,裴行俭也成为了唐高宗时期的一代名将。裴行俭之后出将入相,又知人善任,其所引偏裨,程务挺、张虔勖、崔智辩、王方翼、党金毗、刘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齿常之,尽为名将。

最后要澄清一点,两唐书黑齿常之列传谓苏定方平百济后纵兵劫掠致使黑齿常之降而复叛,而他率军征讨黑齿常之,却反为所败之事,是不可信的。因为从两唐书苏定方列传来看,苏定方是一个正直无私,忠勇为国的人,王文度杀降谋财时,“唯定方一无所取”;都曼投降时曾答应饶他性命,于是定方又信守诺言,请求唐高宗免其死罪,以保全信义,这样的人怎么会纵兵劫掠呢?所以推测这应该不是苏定方所为,可能是他麾下某位部将军纪松弛所致,至于苏定方为黑齿常之所败之事,则更属无稽之谈了。

因为首先论用兵,黑齿常之恐怕还难以望定方之项背;其次,据旧唐书刘仁轨列传记载:先是,百济首领沙吒相如、黑齿常之自苏定方军回后,鸠集亡散,各据险以应福信,至是率其众降。可见黑齿常之是等苏定方班师回朝后才敢聚众叛乱的,这在时间上也对不上;而且说黑齿常之击败苏定方后,乘胜复本国二百余城,更属夸张虚假无疑。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灭百济后的情况是:百济故有五部,分統三十七郡、二百城、七十六万戶,詔以其地置熊等五都督府。百济总共才二百城,黑齿常之竟然能复本国二百余城,这难道是可能的吗?那岂不是除了光复百济全境外,还向外扩张势力了,强行被某史官给拉住了。其实,我们照常理推断,苏定方征讨百济,麾下有十万大军,百济倾国出兵尚且大败亏输以致亡国,所以黑齿常之等人只有在苏定方领大军主力班师回朝,百济留守兵力不足的情况下才敢聚众叛乱,但很快唐高宗就采取了对策,令刘仁轨发援兵渡海支援,在如此短的时间里,黑齿常之的叛军势力能扩张到复本国二百余城,这是可能的吗?二十余城还差不多。

所以,综上所述,所谓苏定方平百济后纵兵劫掠致使黑齿常之降而复叛,而他率军征讨黑齿常之,却反为所败之事,纯属无稽之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