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拒才”,国力迅速衰败,楚国:我们也“拒才”,但很强盛

头条号:花开无田原创作品

我们都知道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想要迅速发展一定离不开人才,人才可以说是一个文明发展历程当中最主要的“宝贝”了,特别是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乱世当中。一个乱世想要重新进入统一的历史时间段一定离不开各个方面的人才。

比如说在楚汉争霸的历史时期,刘邦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市井混混摇身一变变成大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就是因为他们了了各方面的能人异士。在领兵作战方面,有韩信为他支撑;在出谋划策方面,有张良和陈平用满身的计谋为他做指引;在整理整个国家的行政体系方面,也有萧何为他坐镇,除此之外,在戍守边疆地区这一方面也有大将樊哙……而这都是刘邦能够胜利的原因。明太祖朱元璋能够实现从乞丐到皇帝的华丽转身,也都是一众谋士良将的功劳,从蓝玉、徐达、常遇春再到胡惟庸、刘伯温、李善长无不是其股肱之臣,因此,人们常说的时事造英雄这一句话其实也是针对这样的情况来说的。

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个乱世,它对于人才的需求量比后代任何一个乱世都要多。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每一个国家都在积极招揽其他各国的能人异士,积极进行变法,希望通过变法改革,改善整个国内的社会环境,提高整个国家的军队战斗能力,希望能够在无数个国家的激烈竞争当中脱颖而出,最终一统中原建立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比如说在魏国最初期的时候,魏文侯就任用了来自于鲁国的吴起和本国的李悝在魏国实行了李悝变法,这让魏国的综合国力一跃成为战国时期七大诸侯国当中最为强大的。再比如说燕国,燕国在燕昭王时期之所以能够中兴,就是因为燕昭王任用了剧辛、乐毅等一般大才。秦国就更不需要多说了,商鞅在秦国进行的变法是秦国由弱转强的重要的历史转折,后来的白起更是秦国在开疆拓土方面的重要功臣,再然后的尉缭子、郑国在国家的行政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上面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此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哪一个诸侯国更加在意人才,哪个诸侯国就能够更加多的吸引人才,而哪一个诸侯国也才有更多的底牌进行斗争。

但是就算这样对于人才的激烈竞争当中还有两个国家属于例外,一个是我们上述已经提到过的魏国,他虽然在魏文侯时期对于人才的渴求力度比较大,但是魏文侯进行变法之后,魏国的国力空前强盛,魏国人渐渐的开始排斥其他国家的外来人才即便是对内在的人才,一如商鞅、范雎也及其排斥。因为魏国担心本国的国家权力会被来自其他国家其他阶层的人才分担出去。

再一个就是楚国,我们研究一下整个春秋战国的历史就会发现,在楚国的历史上他并没有任何一次完完整整的变法,也基本上没有收纳来自其他国家的人才,仅有的半次变法还是收容的一个人才吴起在楚国进行的。但是吴起在进入楚国之后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就被楚国人暗杀。除去吴起之外,楚国本身孕育的大才,比如屈原、春申君等最终也都没得到过善终。可是这两个国家的国家势力发展方面,却又是两个不同的方向。

魏国在进行人才的排斥之后,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失败,徐州相王,国家实力一路下滑,到了战国末期,魏国已经失去了与秦国一战的能力。可是楚国却不一样,楚国虽然排斥其他国家的人才,甚至拒绝在本国国内进行变法,但是楚国国力却没有很大程度上的削弱。

在战国末期的时候,楚国军队依旧能够就能够大败秦军20万,缴获绝大多数的重型装备。那么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这两个都拒绝人才的国家的国家势力走上了两条不一样的发展道路呢?

这其实是因为两个国家的国家制度上面的问题。魏国实行的制度与楚国所实行的制度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体系。楚国在熊通立国之后,效仿的是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它实际上是在楚国王族的基础之上进行了一种类似于分封制度的分治,也就是说,楚国的王族实际上相当于西周的周天子,而楚国的各大贵族之间的关系相当于西周的诸侯,各大贵族之间拥有着很强大的自治权。

因此,为了自己家族的振兴和实力的强大,每个家族都会自己培养人才,这些人才之间虽然会进行各种各样的掣肘但是在关键的历史时期还是会团结在一起的。比如后来李信带兵20万攻打楚国的时候。

那时李信之所以会失败,并非他自己的军事能力方面有所欠缺,而是因为李信所面临的对手是整个楚国贵族之间的联合,当时领兵作战的就是江东的项氏(项羽的爷爷项燕)一族,项氏一族本身就是贵族这一点也能说明这个问题。

因此,楚国虽然排斥别的国家进入楚国的人才,但是楚国本身是并不缺少人才的。魏国相对于楚国来说就是一个完全的严宽内忌的国家了。魏国不仅仅排斥其他国家的人才,对于出生在本国国内无法排解出去的人才也是束之高阁的。比如说信陵君。当时魏王哪怕是让上将军职位空缺着,也绝对不用信陵君。

后来,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事情发生之后,魏国更是借此机会将信陵君困在赵国十年之久。如果不是后来秦国带兵攻打魏国,魏国国君走投无路的话,也绝对不会请信陵君回国。可是,哪怕是信陵君十年之后依旧能够带领军队打败秦军,但是在他回国之后还是没有避免引起国君的怀疑,最终失望透顶的信陵君酒色四会而死,魏国失去了最后的支撑,最终,魏国在暴露的外部环境的压迫之下灭亡。一个战国初期的超强大国,因为对人才的排气而灭亡实在是不易悲哉。

因此,魏国和楚国虽然都是两个“拒才”的国家,但是因为国家内部的运作不同,也是它们的国家实力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了。

参考资料:《史记》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