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抗战的历史,“7.7事变”后,中国仅用2年就拖垮了日本经济

“7.7事变”爆发后,中国便开始了长达8年的全面抗战。中日全面开战之初,狂妄的日本企图在3个月内,仅凭现有的军需储备便可以 “解决支那事变”。 “7.7事变”爆发整整1个月后,日军已深切感受到平时所储备的那些弹药根本不敷使用,日本政府决定追加华北战事预算4亿日元,其中1亿日元为弹药费,相当于1936年日本陆军弹药采购量的2倍。

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个弹药采购订单,就必须进行军需动员。但日本政府担心军需动员会给产业界带来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因此没有立即下达动员令。随着中日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日本军需物资的消耗直线上升,日本政府才被迫于1937年10月至1938年3月31日,实施了“支那事变第一次军需动员”。

日本兵工厂生产火炮炮管

此次动员除了涉及所有的陆海军兵工厂外,还动员了约3800家民营工厂。对民营工厂的利用率达到了平时的2.5倍。尽管如此,日本军需物资的生产补给仍然满足不了中日战争需求。其中武器的满足率为70%,弹药60%,飞机66%,坦克27%,轻装甲车43%,防毒面具97%,卫生器材90%,兽医器材87%,海运器材80%。

1938年4月1日至1939年3月31日,日本被迫追加实施第二次军需动员计划,把动员的民营工厂数量增加到4000余家,并采取了诸如利用代用品、回收废品,乃至降低产品规格的措施,希望用降低质量的办法来满足对数量的需求。尽管如此,却仍然满足不了战争的实际需求。至1938年6月,连日本中学里用的教练步枪都被日军收回利用。

中国人民的持久抗战,不仅给予了日军以重创,消耗了日本大量物资,也让日本经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从1937年7月至1938年3月,短短8个月时间里,日本就连续4次追加临时军费,累计金额高达74亿日元。这是日本自甲午战争(2亿日元)、日俄战争(15.1亿日元)、第一次世界大战(8.82亿日元)和“9.18事变”(19.31亿元)四次对外战争战费总和的1.63倍,是日本1936年国家预算的3倍多。

日本兵工厂生产重机枪

庞大的军费支出绝大多数用于武器弹药及各类军需品的生产。这些物资一经生产,即脱离于再生产之外,成为对经济发展毫无意义的纯消耗。这种消耗使日本的出口产业因原料不足而出口能力下降,出口下降又造成进口原料的大幅度减少,最后使经济的正常运转遭到破坏。

由于中日战争影响,1938年上半年,日本的进出口同比降低了32.9%和19.6%,黄金储备也从战前的388吨急剧下降到25吨。严酷的现实迫使日本于1938年6月修改了物资动员计划,全面压缩一切与军需无关产业的物资供给量,并要求国民贯彻节约、配给、回收、实行战时简朴生活等十大措施,规定对钢材、铣铁、金、银、铜、铅等32种物资实行强化的使用限制。以钢铁类为例,当时日本一般民用的普通钢材需求量是478.4万吨,修改后的计划仅供给306.9万吨,消减了36%。钢铁短缺对日本各产业的影响极为严重,大部基本国防产业由于所需的材料、原料和技术人员不足,不能如期完成生产力扩充计划。如机床工业仅完成计划指标56%,汽车工业完成计划指标53%。

1939年,日本关西地区和朝鲜出现大旱,还有很多地区发生严重水灾。农业的歉收迫使日本必须特别进口2亿多日元粮食。这进一步挤压了本就不宽裕的进口资金,进口原料的减少又让日本工业缺乏足够的原料,致使开工不足,更加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战争物资供应需求。

这一切让日本无法承受,他们的目光转向南进,企图掠夺东南亚丰富的资源。这势必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发生冲突,日本军国主义开始走向灭亡。而打下这一伏笔的正是中国军民艰苦卓绝的抗战。所以,很多人说中国抗战胜利靠的是外援,其实大错特错。中国的体量并不是日本这种小国能吞并的,日本对中国作战,势必陷入战争泥潭。只要中国军民坚持抗争,日本经济一下子就会被拖垮。实际上可以说,在抗战的初期,中国就埋下了打败日本的伏笔。日本经济被拖垮后,被迫向英美开战,只是加速了它灭亡的过程。

本文作者:殷杰,公众号“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微信公众号“这才是战争”允许,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新华社瞭望智库特约军事观察员,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