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嵩上朝差点被一种动物踩死,他向嘉靖皇帝建议:一定要建外城

明代的嘉靖皇帝,曾经提出过一个大工程,这便是修建京城的外城。嘉靖的这个提议,曾被不少大臣反对过,可内阁首辅严嵩却对此鼎力支持。是什么让严嵩如此坚决的修筑外城呢?这还与一种动物有关。至于这种动物究竟是什么?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公元1542年(嘉靖21年),掌都察院事毛伯温等一众大臣,向嘉靖皇帝上书提议:“古之有城必有郭,城以卫君,郭以卫民……”。意思就是说,从古至今,有内城肯定也有外城,内层是用来保卫君主的,而外城是用来保护百姓的。嘉靖皇帝随即应允,并准备下令修筑外城。

听闻此事后,不少大臣纷纷上表,劝说嘉靖皇帝不能修建外城,并提出了不少理由。包括“(外城)宜筑于无事之时,不可筑于多事之际”、“财出于民分数有限,工役重大,一时未易卒举”等,这些奏章被嘉靖皇帝审阅后,他便开始摇摆不定。

内阁首辅严嵩见嘉靖皇帝如此为难,便上疏提议,坚持要修建外城,以确保北京城内民生安定。严嵩此举受到了同僚们的大加斥责,认为他之所以会拥护维修外城,其实只是想趁机捞一些油水。甚至还有人认为,这就是严嵩想趁机拍领导马屁,让嘉靖皇帝龙颜大悦,以图升官发财。

其实众人可真的错怪了严嵩,严嵩之所以会如此坚持,只是与一种动物有关!

明朝时期,在北京内城的西南角,曾经有一处著名的地方,这个地方被称作“象房”。象房内有不少大象,都是缅甸国进献而来,一直被嘉靖皇帝当成稀世宝贝豢养着。

严嵩作为内阁首辅,经常要有夜间议政,因此“值夜班”也就在所难免了。这一日,严嵩照常坐在值班房中,偶然间却听到外面有很大的动静。由于自己年迈,因此他未太在意,毕竟皇宫之中守卫森严,怎么可能会有不法之徒呢?

可他听着听着就不对劲了,门外传来的声音越来越大,甚至根本就不像人发出来的动静。好奇之下,严嵩赶忙推开门查看,结果却把它吓了个半死!象房内的大象居然跑出来了!

严嵩年老无力,年轻人都跑了个精光,他只能闭上眼睛躺在地上装死,期待大象别发现自己。索性大象对他这个糟老头子没兴趣,这才慢悠悠的走了。严嵩吓得一身冷汗,庆幸之余,他想到了一个问题,大象之所以能与自己碰面,只是因为北京城实在是太小了。这也就是为何严嵩非要坚持修建外城的原因,因为他不想再看见那可怕的庞然大物了!

此时一个问题出现了,修建外城究竟有什么好处呢?古代修建外城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古人在修建城池时,一直有“城”与“郭”之分,“城”指的就是内城,而“郭”则是外城。一般来说,“内城”都是用来给皇帝或者官僚居住的,也是一座城市的中枢地带。“外城”内部居住的,大多都是普通的百姓,并且在“外城”内部还有不少的公共活动场所。

《木兰辞》中曾提到过“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这里的“郭”描述的便是北魏时期的外城,同时这句话也表达了,花木兰的父母对女儿的思念之情。外城的作用很大,它不仅为百姓规划出了一块有限的区域,限制了人口的外流,而且在战争时期还能充当内城的防护线,因此,修筑外城一直是古人的建筑习惯。

既然已经受到了莫大的支持,嘉靖皇帝便下令让工部开始了外城的修筑工作。在工匠夜以继日的努力下,北京城的外城终于修筑完毕,一座崭新的外城墙拔地而起,拱卫着大明帝国首都最宏伟的宫殿。

可是谁也想不到,仅仅过了100年,李自成的大军便将北京城围困得水泄不通。崇祯皇帝在城内绝望不已,眼见着坚固的外城被重重攻破,他只能披头散发以自缢的方式了断生命,同时也书写了一卷大明悲歌。

综合来看,我们也能知道,不管大臣们,上以什么心态修建城池,而王朝的命运并非是城池的坚固所决定的。一味追求表面的强大,往往会忽视人心的力量。

明朝的灭亡,多取决于君臣上下的分崩离析,百姓们对明朝的失望,同时也验证了那句话“真正的危险不是来源于外部,而是发自于内部”。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