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枭雄窦建德:宽厚仁义,却十万大军败给三千五百人

随大业晚期,天下大乱,各路豪杰争相起兵,逐鹿天下。时至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年大隋天下光年号就不下二十余个。这一年首先是隋炀帝大业十四年,还是隋恭帝杨侑的义宁二年,稍后同时还是大唐王朝的武德元年,除此之外,还有刘武周的天兴二年,宇文化及的天寿元年,窦建德的五凤元年,陇西薛举的秦兴二年,河西李轨的安乐元年,萧铣的鸣凤二年,梁师都的永隆二年,林士弘的太平三年……还有无数未称帝称王的割据势力,天下之乱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在这无数逐鹿天下的群雄中,有一个人无疑有些另类。他本是农民出身,起兵后迅速发展壮大,盘踞河北,并在其治理范围内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整顿治安,做到了“境内无盗,商旅野宿”;然而最后却又以十万之众败给三千五百人,逃无可逃,自爆身份求饶以求保住性命,最终仍难逃斩首命运,这个人就是窦建德。

说他另类,是因为他和当时其他绝大部分割据政权甚至和历朝历代的绝大部分农民起义领袖都不同,发展壮大直至称王后,窦建德始终都基本保持了一位淳朴农民的本质,他为人宽厚、勤政爱民、重信守义,史称其“抚驭士卒,召集贤良......沉机英断,靡不有初......”。照理说,具备这样品质的人应该具备了逐鹿天下的先决条件,但无奈无论窦建德本人还是其手下诸人都稍逊一点经略天下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才华,最重要的,他碰到了几近完美的李世民。

窦建德,贝州漳南县人。青年时期的窦建德就为人侠义,信守承诺,为人所敬重,具有一定的威望。曾经有个同乡,父母双亡,家境贫寒无力安葬,当时窦建德正在耕田,听到后直叹气,立即放下农活,主动送去办理丧事所需要的财物,因此深受乡亲们称赞。后来窦父去世,主动送葬的就有一千多人,凡是有人送礼,一概辞谢而不接受。

尽管有侠义之名,但此时的窦建德本人仍算得上是老实本分的“良民”。同乡孙安祖因不肯应征入伍,刺杀当地县令,逃亡至窦建德家,窦建德一边收留孙安祖并协助其落草为寇,一边仍担任随军“二百人长”。至后来此事东窗事发,官府杀了窦建德一家老小,窦建德万念俱灰,再无牵挂,带着手下投奔了高士达,正式揭起了反旗。

揭竿而起的窦建德很快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军事才华征服了众多人,当然,这种才华仅仅只是一定层面以下的。面对随军的围剿,他与高士达设计化解,后高士达为随将杨义臣所杀,但窦建德乘其不备逃脱,并借其贤名,召集残部、收服隋朝官吏,而杨义臣则受朝中奸人挑唆,被杨广召回江都,窦建德随即趁机迅速发展壮大。

窦建德最为人称道的一点在于他宽厚仁义的性格。窦建德每攻陷城池所得到的财物,总是一起分发奖赏给各位将领,自己分文不取。他不吃肉,日常吃的只是蔬菜、脱皮粟米饭。他的妻子曹氏不穿丝织衣裳,小妾、侍女只有十几人。打败宇文化及进入聊城后,得到上千名宫女,都有姣艳的容貌姿色,当即遣散。得到隋朝文武官员和骁勇果敢的武士上万人,也遣散,听凭他们到哪里去,还任命隋朝的黄门侍郎裴矩为尚书左仆射,兵部侍郎崔君肃为侍中,少府令何稠为工部尚书,其他人按照才能专长授予官职,交付实权。他们中有想到关中和东都去投奔别人的,照样发给足够的衣物食粮,派兵护卫,送出辖区。武德二年(公元619年),进攻相州,淮安王李神通抵御不住,撤退到黎阳。接着进攻卫州,打下黎阳,唐左武卫大将军李世勣、高祖皇妹同安长公主和李神通一起被俘。滑州刺史王轨被奴仆杀死,奴仆带着他的首级投奔窦建德,窦建德说:“奴仆杀主人是犯大逆不道的罪行,我怎能收留他。”下令立即处斩奴仆,而把王轨的首级送回滑州。滑州的官吏百姓为之感动,当天就投降了。齐州、济州以及兖州叛军统帅徐圆朗等都闻风而降。后窦建德释放了李世勣,仍派他镇守黎州。次年,李世勣弃父再次降唐,下属请求诛杀李世勣父亲,窦建德说““勣本唐臣,为我所虏,不忘其主,逃还本朝,此忠臣也,其父何罪”!由此可以看出,窦建德确实是一个有广阔胸怀仁义之主。

窦建德

随着李唐王朝相继平定薛仁果、刘武周等割据政权,开始将目光投向了中原。时至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李唐王朝在中原的主要对手仅剩下了王世充和窦建德。自当年七月开始,在李唐王朝的猛烈攻击下,王世充的地盘急剧缩水,至这年冬天,王世充被唐军围困洛阳,危在旦夕。走投无路之下,王世充不得不向数月前还相互攻伐的窦建德求援。出于“唇亡齿寒”的考虑,窦建德也不得不“救援”王世充。武德四年二月,在答应王世充出兵相救两个多月后,窦建德终于姗姗来迟,率领十余万大军南下,3月末,进抵虎牢关。面对来势汹汹的窦建德大军,李世民并未按手下大部分将领的建议撤军,而是兵分两部,主力部队继续围困洛阳,自己亲率骁勇之士三千五百余人,据守虎牢关,伺机而动。

李世民

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虎牢关面前,窦建德一筹莫展,被困在此近两月,多次进攻无果,士气低落,形式急转直下。

虎牢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李世民展现了其卓越的军事才华。五月,李世民向夏军散布假情报,说唐军战马草料已尽,不日将到黄河北岸放牧,窦建德信以为真,决定抓住机会对虎牢关发动总攻。五月初二,窦建德中计,倾巢而出,部队列阵延绵二十余里,兵威盛大。李世民登高眺望,观察夏军敌情,并说:“盗匪在山东起兵,从没有遇到过真正强敌,如今正身涉险境,却鼓噪喧哗,毫无纪律,并且紧逼城下列阵,足以表明其轻敌之心,我们按兵不动,他们的士气定会衰竭,列阵太久,士卒饥饿疲惫,到时候我们突然发动进攻,没有不胜的道理”。到中午后,李世民命宇文士及率三百名轻骑兵进行试探性攻击,并吩咐:“若夏军阵势没有松动,你就回来,要是阵脚一乱,就马上变佯攻为真攻”。唐军骑兵一到,夏军果然大乱,李世民随即发布总攻令,直冲夏军阵地。尽管夏军数量上占据绝对优势,但阵势早已被唐军冲垮,毫无指挥可言,只能各自为战,李世民率众将卷起旗帜在夏军阵地中穿梭,夏军见状,迅速崩溃,各自逃散。

虎牢关

一代枭雄窦建德就此谢幕。

窦建德对李世民的失败,是普通农民阶级对精英门阀士族的失败,因此,其失败虽然可惜,却并不意外。

窦建德从起兵伊始,其原动力就仅仅只是“生存”,他以反随起家,而在宇文化及杀杨广后又宣称为主报仇而讨伐宇文化及,见萧皇后而自称臣。他从未有过明确的经略天下的路线方针,始终都是走一步看一步。而李唐家族起兵前就已经经过了充分的准备,其“逐鹿天下”的目的非常明确。

尽管窦建德有一定的胸襟和个人魅力,但其低微的出身注定很难吸引和征服当世的精英人才,李世勣的弃父降唐或许就是一个侧面的证明,而李世民手下的人才济济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窦建德虽然没有像历史上众多农民起义领袖一样,稍有成就就骄奢淫逸,自取灭亡,但他也难逃帝王多疑的痼疾,先后受挑唆杀害王伏宝、宋正本等人,使本就人才凋零的大夏政权更加雪上加霜。

兵败的窦建德逃亡至牛口渚,被唐军尾追而至,唐军将领以为他是普通夏军将领,正欲刺下,窦建德高喊:“勿杀我,我夏王也,能富贵汝”,没能从其身上看到不成功便成仁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勇气。

所幸,历史不仅仅只记得胜利者,尽管最终失败,但一个深受人民爱戴,英武仁厚的窦建德也称得上是中国农民起义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得到他应得的尊重。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