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行立宪”,清廷的最后一次自救,可惜为时已晚?

摇摇欲坠的大清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经过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清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而在中国土地上刚刚结束的日俄战争,立宪的日本胜出,更在中国朝野上下掀起了一番要求立宪的舆论热潮。

7月,清廷终于下决心派要员赴欧美和日本深入考察,上谕中目的明确:

“分赴东西洋各国,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择善而从。”

光绪帝还对军机大臣说:

“考察政治是今天当务之急,务必饬令各考察大臣速即前往,不可任意延误。”

最初人选:

清廷最初派出的五大臣是:镇国公载泽、军机大臣徐世昌、户部侍郎戴鸿慈、湖南巡抚端方和商部右丞绍英。

吴樾的炸弹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9月24日,准备出洋的五大臣和随从人员在北京正阳门车站准备出发,谁知却遭到革命党人吴樾的炸弹袭击。

吴樾本人当场死亡,五大臣中也有三个被炸伤。清廷不得不推迟行程,改派人选。

五大臣出洋

最终真正出洋的五大臣是:镇国公载泽、户部侍郎戴鸿慈、湖南巡抚端方、山东布政使尚其亨和顺天府丞李盛锋。

载泽:宗室贵胄,被外国报纸称为“亲王殿下”。

戴鸿慈、端方:曾在慈禧西逃时护驾有功,深受赏识。

端方

尚其亨:二品大员,与慈禧沾亲。

李盛锋:慈禧宠臣荣禄的心腹。

五大臣出洋并不仅仅有五个人,还有众多随员,并且级别较高。五大臣分两路出发时,载泽一路随员54人,戴鸿慈一路随员48人。其中除了翻译之外还有大批京官、地方官员、留学生等。

戴鸿慈、端方一路:

1905年12月11日,戴鸿慈、端方与随员乘火车由北京经天津至秦皇岛,再换乘“海圻”号军舰前往上海,12月19日,转乘美国太平洋邮轮公司的巨型邮轮“西伯利亚”号先赴日本考察。

路线:上海-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丹麦-瑞典-挪威-奥地利-匈牙利-俄国-荷兰-瑞士-意大利-新加坡-香港-上海。

载泽、李盛锋、尚其亨一路:

1905年12月11日,载泽等人也从北京出发前往上海,次年1月14日,考察团登上了法国轮船公司的“克利刀连“号,先到日本,再转至欧洲等国家。

路线:上海-日本-美国-英国-法国-比利时-经苏伊士运河、新加坡、香港-上海。

所到之处

五大臣考察团所到之处,当地民众都空巷来观,在考察团经过的路上,人们无不挥手致意,所到国家,全部都是国家首脑接见。

在日本:除了天皇接见,明治维新的元老还曾与考察团有过一次长谈,除了谈君主立宪,还谈人民的言论自由、政府的权利等。

在英国:专门聘人为考察团讲解英国宪法,包括三权分立、上议院与下议院、选举制度等,还带领考察团实地参观,从国会到财政部等。

虽然此次五大臣出洋得到的全是最高规格的接待,各国也均是倾囊相授,但载泽回国后却认为,西方各国如此相待是因为:作为强者,在弱者面前更容易显得宽宏、慷慨。他更加迫切地希望中国实行改革,能与各国平等相处。

耳目一新

这次出国考察目的非常明确:宪政。在考察团看到这些实行宪政的国家中,执政党和在野党之间为了国家利益产生的争执与沟通,使他们耳目一新。

在美国:考察团看到议院中的议员们在讨论事情时据理力争、面红耳赤,议会结束了又握手言欢,感觉十分惊奇。

在英国:议员分为两党派,每次议事都要争执,但争公理不争意气。

在意大利:考察团看到国王有权利任命大臣,而大臣的去留却由议院控制。

考察政体之余,考察团还对这些大城市的公共设施感到新奇,他们发现每到一个繁华的城市,必有公共休闲娱乐之地,有着数千年文明的中国却相形见绌。回国后,他们便立即奏请建立图书馆、公园、动物园等公共设施。

历史之潮流,顺者昌、逆者亡

1906年夏秋时,经过将近半年的考察,两路人马先后回到中国,向清政府复命。他们一回到北京就直奔颐和园面见慈禧和光绪,他们想赶紧说服朝廷,尽快实行立宪变法。他们还接连上折,奏折中写道:

“东西洋各国之所以日趋强盛者,实以采用立宪政体之故。”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9月1日,清廷正式颁布“仿行立宪”的上谕。这是清王朝大厦将倾前企图自救的最后一次努力,只是为时已晚,革命的风暴已然卷起。

1908年11月14日光绪驾崩、15日慈禧驾崩,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清廷被推翻,共和国成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