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天才的戏剧家被埋没了:“靖逆将军”奕山的兵败骗功记

作者:金满楼

前几天,笔者写了一个道光朝大臣琦善“将兵作假”的故事,这里再说一个奕山“兵败骗功”的事。

话说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皇室子弟奕山被道光皇帝封为靖逆将军,于1841年3月被派到广州备战。

孰料,奕山到了广州后,没有去认真恢复海防设施,摸清英军的实力,而是企图以冒险取胜。不

仅如此,奕山还信任迷信而顽固的老将杨芳,用了个“以邪制邪”的“妙计”:

他们让地方保甲们到广州城内遍搜民间马桶,然后载于木筏之上,顺流而下,去攻击英军舰队,不料“妙计”无效,结果反被英军占领了广州。

马桶平夷,也是奇闻,当时人写诗讽刺说:“粪桶尚言施妙计,秽声传遍粤城中”。

可笑的是,奕山本被朝廷封为“靖逆将军”,没想这次不但没有靖逆,反被逆贼给“靖”了。

无奈之下,奕山只能和英国人签署《广州和约》,在缴纳“赎城费”六百万元后,英军退回海上。

靖逆将军不但向洋人屈膝投降,还向广州行商勒索六百万去付“赎城费”,这等弥天大罪,被朝廷知道,可是要判死罪的。

不过,奕山毕竟是靖逆将军,这边虽然战败,但却被他描绘成了一个美妙的故事上报。

且看,奕山的故事是这么说的:

“城外士兵报告说,城外有洋人向城内招手,似乎有话要说。总兵段永福和参将熊瑞闻报后,看见几个夷人头目在那里比手划脚,指天画地的,不知道搞的什么名堂。

熊瑞看不明白,就把翻译叫来。翻译说这些夷人要求见大将军,说是有苦情要上诉。总兵段永福听后,大喝一声:‘我天朝堂堂大将军,岂能想见就见?’

该夷人头目听后,吓得赶紧免冠作礼,武器扔在地上,屏退左右,朝着城墙连连施礼,说他们是靠做买卖过日子的,如果不准贸易,资本折耗,负欠无偿,简直没法活了;

其垦求大将军转呈大皇帝开恩,仍准通商,他们将保证立即退出虎门,交还各炮台,再也不敢惹是生非了。”

想不到,奕山还是个出色的戏剧家,让他当将军,也实在是太浪费人才了!

也算他运气好,正好一场瘟疫推迟了英军的北上,这个谎言才暂时没有被揭破。道光闻报后信以为真,便将沿海岸防全部撤出。

不过,谎言终究是谎言,英军在第二年继续北上进攻,一路连下定海、吴凇,直逼金陵,道光这才知道被奕山骗,大怒之下,将之召回关入宗人府圈禁。

清朝官员人人会编故事,不只是奕山一个人。早在乾隆末年,当时接待马戛尔尼使团南下的官员松筠,也曾经写过这样一份同样经典的奏折,试录如下,以博一乐。

据松筠说:

“英咭利贡使恳请仍由广东行走,当经松筠峻词斥驳。而该贡使等泪随言下,亦只可准其所请。

奴才又将浙江省停泊夷船擅自开行一节向其明切严谕,据其称他们管船之人如此不遵教令,实在羞愧无地。

奴才遵将恩旨宣示,该贡使免冠屈膝,喜溢于色,称我等蒙大皇帝怜悯,从此得有活命平安回国。

复称前蒙大皇帝恩典,准我等在宁波地方买些茶叶丝斤,但我等所带银两无多,现在浙省停泊之船原系一只货船,不知可否将洋货当地出售?

奴才谕以宁波地方向无洋行,尔等既称乏银,想在宁波断不能多买茶叶、丝斤,况尔等又可赴澳门、黄埔,尔等所存货物仍应赴彼处交易,该地方自然钦遵恩谕,概免纳税。”

奏折中对洋人的描绘活灵活现,什么“泪随言下”、“羞愧无地”、“免冠屈膝,喜溢于色”,实在是太形象了。

据说,乾隆帝接到该奏折后,用朱笔批注道:“(夷人)总不知足!”

要做官,就得会编故事,这官僚主义的确是害死人。伟大的皇帝们都高高在上,不知人间烟火,哪里会知道属下们搞的什么鬼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