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湖北、山东山西,为何只有江西没有江东?

著名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曾经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夏日绝句》,诗中写到: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我们不品评此诗的文学价值,只谈一谈诗句中那个著名的地点——江东。

我们知道李清照诗中的典故是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之战被刘邦击败,逃到长江边的乌江亭,而后因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从而刎颈而亡的故事。此典故大抵源出太史公《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那么太史公所指的江东父老,到底是哪儿的老百姓?江东为啥那么有名,我们却不清楚它到底在哪儿。其实曾经有朋友曾告诉我说,江东大抵就是指长江中下游一带。但是这个答案显然模糊,并不能确切指明江东所在位置。

长江在自芜湖至南京一段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从和县到镇江的长江先是西南向东北流,接着是向东流,所以这一段长江以东以南为江东,以西以北为江西。因此史书上最初提到的江东江西是一个自然地理概念。

那么我们就翻翻史书,看看江东在不同阶段到底指向的地方是不是一样。

首先在《三国志》里我们能屡屡看到江东这个词,而江东又往往与孙坚、孙策、孙权父子三人挂在一起。原来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混战,吴郡孙氏孙坚因镇压黄巾起义有功,升任长沙太守,拥兵自居,成为割据首领。孙坚长子孙策,年轻有为,领其父部下千余人,渡江削平江东,占据江东六郡而被封为吴侯。孙坚次子孙权,秉承父兄遗志,在周瑜、张昭等一批士族豪强的支持下,稳定江东局势,战败曹操、刘备。并以江东为大本营,而建立了三国时的吴国。

江东六郡是指吴郡(郡治江苏省苏州市)、会稽郡(郡治浙江省绍兴市)、丹阳郡(郡治初在宛陵,后移至建业即江苏省南京市)、豫章郡(郡治江西省南昌市)、庐陵郡(郡治江西省泰和县西北)、庐江郡(郡治安徽省庐江县西)。所以基本可以判断三国时的江东所指区域是今皖南、苏南、浙江北部以及今江西赣东北(东部)称作江东。(上图阴影面积)

唐朝建有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至北宋,全国最高的地方行政单位称为路。宋太宗至道三年在州之上改道为路,正式确定了江南路的建制。而到了天禧四年即公元1020年宋朝又按照唐朝江南东道和江南西道的建制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

今天江苏省、安徽省长江以南大多数土地属于江南东路,今天江西省大多数土地属于江南西路,但今江西省东部婺源县等地在南宋时隶属于江南东路。所以从宋朝到现在1000年时间里,江西省的范围基本上没有变化,除了加上了江南东路的婺源县等原江南东路的地区外。而江南东路的命运显然没有如此顺利。

江南东路始建,民间就之称为江东,首府位于江宁府,就是今天的南京市。宋代的江南东路是中国最繁荣发达的省份之一。无论是人口总数、粮食产量,还是在科举考试中及第的人数,都在全国各路前位,与淮南东路,两浙路相当,领先于附近的淮南西路、江南西路等。

宋朝灭亡后,元代的统治者发明了行省制度,原来江南东路的全部地区都被划入到了新建的江浙行省中。而原江南西路却被原封不动的改成了江西行省。

明朝建立后,改前元的“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江西行省因之改为江西布政使司而延续。但明朝却依旧未曾恢复故汉宋的“江东”,而是以应天府(原江东首府)所在周边区域为“直隶”。

直隶建立后,大体上囊括了宋代的淮南东路、淮南西路、江南东路、两浙西路的广阔区域。但直隶确实太大,容易尾大不掉。于是朱元璋将就将原江南东路的信州府(今上饶)等地改隶江西省,洪武十四年又将旧两浙西路的湖州、嘉兴两府还属浙江省。

也就是说明朝就已经没有了江东概念,而是将原属于江东的地界全部划进了直隶。后来朱棣篡位迁都,直隶改成南直隶,江东就变成了南直隶的一部分。直到满清入关,组建江南省,后又分为安徽和江苏两省。江东作为一个建制都没有再恢复。

可以说在地域及文化关系上非常接近的江西和江东,在宋亡后,两者经历了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命运。江西省作为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和建制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而江东却从元代就从行政建制上彻底消失了。

本文来源微信公众号地理知识精选 ,十分感谢小编的悉心整理,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