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无法丑化之人——曹操

要说起《三国演义》,其中描写的有血有肉,灵性飞扬的人,那一定是曹操了。

罗贯中在小说中,为了衬托刘关张诸葛亮之正统,把曹操定位于乱世之奸雄,穷尽各种描写,以他人之口,一口一个“曹贼”,似乎把曹操丑化了,然而,透过种种,你会发现,通篇文章之中,恰恰把曹操的真性情、勇敢机智、雄才大谋展现的最为丰满,而且,曹操的文采,是任何小说用反面描写都无法改变的。

与对应的,是诸葛亮太“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可以理解。但是,他不可能呼风唤雨预知未来,更不可能给自己续命。描写成这个样子,难以让人信服;七出祁山,虽有小胜,然而大伤蜀国元气,死前又设计杀掉所谓有反骨的魏延,完全是刚愎自用的行为,自然得不到我的喜欢。刘备呢,动不动就哭,更没法比较了。

曹操则不然,年轻时血肉方刚,为国家敢于刺杀董卓,被发现时机敏过人则改口献刀,非莽撞之人;起兵后军事、政治才能逐步展现,为网罗天下能人志士,不惜一切财力及诚意,当听说许攸来,不拘小节赤足来迎;官渡之战后,烧掉所有官员私通袁绍之信函,只说一句:“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原谅了所有人,其胸怀比起刘备、孙权又如何?《三国演义》中对曹操最为不利的一句描写就是“宁可我负天下人,勿教天下人负我”,可对待关羽呢?明知他要回归到刘备那里,将与自己为敌,却仍不肯杀之以图后快。多么自相矛盾!

即使是最惨的一次败仗,火烧赤壁逃跑途中,狼狈不堪中行至乌林之西,依然敢于替敌方谋略,仰面大笑不止:我要是周瑜,预先在这里伏下一军……结果敌军出现;好不容易再逃至葫芦口,坐下休息时又仰面大笑:这地方为啥不设埋伏呢?谁料张飞又横矛而出,又落荒而逃。在这个过程之中,你看到的是一个败军之主将,能够迅速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依然敢于挥斥方遒,但更主要的是稳定了军心。霸气!如果是换成其他人,想想,估计会一路败逃,进而全军将士如鸟兽散一败涂地吧!换成是今天的职场,应该很多人也会喜欢这样的老板吧!这就是主心骨的作用。对号入座,史玉柱、马云、褚时健,他们创业过程中逆境时的故事不用我讲,是不是有相似之处呢?

我个人还是最喜欢鲍国安老师饰演的曹操

中学以后,当我学到曹操的那几首大气磅礴的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更让人感觉到,他的王者胸怀。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我更觉得,曹操的成功,真的不是靠奸诈伎俩取得的。

好在罗贯中在曹操去世那一篇章中,通过引用《邺中歌》还是给了他应有的赞颂——英雄未有俗胸中,出没岂随人眼底?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