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宗李亨与张皇后(一):憋屈的太子生涯

李亨获封太子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立三子李亨为太子。

宰相李林甫都懵了,自己和武惠妃费尽心机,布局数年的一盘大棋,就这样被皇帝轻轻松松地破局了?真是君心难测啊!但皇帝怎么偏偏就选中了李亨那小子呢?李林甫之前从来没有把那个没有什么根基,也不显山露水的皇子放在眼里。李亨那小子虽然对谁都是一脸谦和的笑,一副好好先生的样子,但是善于洞察人心的李林甫却觉得,李亨其人绝对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再说自己一直力挺李瑁为太子,李亨也不是不知道,李亨能当上太子,他李林甫更是寸功未建,新太子李亨以后怕是不会抬举他的,等李亨将来做上了皇帝,怕是更没有他李林甫混的地方了!怎么办?只有先发制人!

李亨也懵了,真是人在家中坐,饼从天上来啊!李亨从来都没有想过,他居然能够当上太子!

李亨的出生,就是一个神奇中透着心酸的故事。当年,还是太子的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为争权夺利,正斗得火热,太平公主此时还占着上风。李亨的母亲杨良媛怀上他的时候,李隆基的太子妃王氏还没有生育过。李隆基担心太平公主借此攻击他贪恋女色,就叫人买了堕胎药来,想要秘密地把这个孩子打掉。为保证私密,半夜,李隆基亲自煎药,他煎着煎着,就睡着了,还做起了梦,梦见一个神仙打翻了药炉,他一着急,一下子就惊醒了。李隆基心想,看来是神灵庇佑,这孩子命不该绝啊!于是改变主意,才没把这胎打下来。

杨良媛生下李亨后,见太子妃王氏还没有生育过,也不敢独自享受成为母亲的喜悦,便把李亨送给王氏抚养。王氏非常高兴,对李亨非常疼爱,“慈甚所生”。

开元十二年,王皇后被废,不久后去世。这一事件对于少年李亨来说,无异于一场地震。他从小,就没少听过王皇后讲她和玄宗那些共患难的故事,一直以为玄宗和王皇后是情比金坚的。可是,玄宗为了让他的新宠武婕妤上位,就那么绝情地把曾经和他共患难的王皇后废掉了,任由她凄凉地死去。果然君王无情,伴君如伴虎啊!失去了养母王皇后,十三岁的少年李亨,一夜之间仿佛长大了许多,从此更加处处谨慎、小心。

玄宗是个高产的皇帝,生有几十个儿子。次子李瑛在玄宗初年就被册封为太子,李瑛的生母,是当年非常受宠的赵丽妃,她在封妃后不久就去世了。一直宠冠后宫的是武惠妃,她的两个儿子,尤其是寿王李瑁,受到了玄宗的特别宠爱。

而李亨的生母杨氏,并不太受玄宗宠爱,她虽然为玄宗生育了一儿一女,最高的封号也不过是贵嫔,连个妃位也没混上。

开元二十五年,太子李瑛和鄂王光王因为武惠妃的陷害,被玄宗废为庶人。李亨躲在一边,不敢帮他们说一句话。其后三庶人再于同一天,被玄宗下令杀害,更使李亨感到心惊胆颤。他还记得小时候,赵丽妃是多么受宠啊,太子李瑛也曾经是皇帝老爹最最喜爱的儿子,鄂王光王这两个弟弟也时常围着皇帝老爹撒娇,怎么转眼之间,皇帝老爹一句话就把他们杀了!李亨以前只听说过太宗杀兄弟,武则天杀儿子的故事,现在,活生生地事故就发生在他眼前了!李亨感觉到了深深地恐惧和寒意,这是为什么啊?难道仅仅是因为武惠妃的谗言吗?还是··· ··· 帝王家真的就这么冷酷无情吗?他暗自思索着。

及自玄宗下诏立李亨为太子,李亨知道后,他的第一个感受,不是喜悦,而是恐惧,深深的恐惧!李亨立刻想到了前太子李瑛,李瑛刚刚死去一年,他坟头上的草,怕是长满了吧。

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从宁王府被接回宫后,就渐渐取代了太子李瑛,成为玄宗皇帝最宠爱的儿子。李瑛死后,李亨和其他人一样,以为皇帝老爹接下来就要立李瑁为太子了。但是武惠妃这个蛇蝎毒妇,却好巧不巧地在这个时候死掉了,要不然,她肯定要全力把李瑁拱上太子之位吧。但皇帝老爹为什么不立李瑁为太子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人们都知道是他妈武惠妃害死了三庶人吗?宰相李林甫一直和武惠妃母子走得很近,又立挺李瑁,难道惹得老爹猜忌了不成?··· ···

但是皇帝老爹可是有几十个儿子啊,李亨从没觉得自己是最出色的那一个,论资质,他不是太出挑;论出身,他的生母杨氏只是个贵嫔,不太受宠,位分也不高,且已去世多年,他的外祖家也没什么势力,而他的养母王皇后,更是早就被老爹厌弃而废死了。

话说皇帝老爹到底是看中了他李亨什么呢?难道就因为他是可立的儿子中年纪最大的吗?还是像老爹说的那样,他“性仁孝,好学”?但是,“性仁孝,好学”的皇子可是有一堆呢。李亨想了又想,还是觉得,他唯一的优势,也许就是他在皇帝老爹面前,总是那么地恭敬顺从,让老爹觉得他比较老成持重吧。

毕竟老爹再英明神武,也是五十多岁的人了,将来总得有人接他的班不是?总不能把儿子都杀光吧? 他李亨就老老实实地做自己的太子,谨言慎行,什么都要顺着老爹,千万不能像李瑛那样,惹老爹不高兴。无论如何熬过这几年就好了,等将来登基做了皇帝,还怕不能大展拳脚,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皇太子的册封典礼上,依制太子可以坐车到殿门前,李亨却不坐车,步行走到殿门。皇太子本来应该身穿绛纱袍受封的,李亨却主动降格,只穿着朱明服。大臣们对于这位新太子的谦逊和低调,都大加称赞。玄宗看着这个新太子,也觉得蛮顺眼的。

太子李亨(演员年纪偏大了,实际上李亨获封太子时只有27岁)

李亨第一次”离婚“

李林甫是玄宗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宰相,前后总共担任宰相十九年。他大权独揽,蔽塞言路,排斥贤才,导致纲纪紊乱,还建议重用胡将,使得安禄山坐大,终酿成“安史之乱”,这是后话。

李亨当上太子后,李林甫对他心存忌惮,总想伺机发难。李亨也察觉出李林甫对他不怀好意,他虽不满李林甫专权,却也知道李林甫在朝中根基深厚,党羽密布,为人又阴险狡诈,自己如果一有不慎,反而会为他所害,所以一直非常谨慎、小心。因此,李林甫一直也没有找到什么大的突破口。

天宝五年(746年)正月,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从驻地来到京师长安,觐见玄宗。皇甫惟明非常不满宰相李林甫专权,向玄宗建议罢免其相位,并力挺刑部尚书韦坚(李亨的太子妃韦氏的哥哥)有宰相之才,可以启用。

这一切,都被李林甫的党羽密报给了李林甫。李林甫恨得咬牙切齿,这个皇甫惟明,和李亨早年是朋友,而韦坚又是太子妃的哥哥,他们都是妥妥的太子党啊。我李林甫还没下手,他们倒先动起手来了!好啊,咱们就来斗上一斗,看是你道高一尺,还是我魔高一丈!

很快到了元宵之夜,太子李亨出游,遇到了妻兄韦坚,两人不免交谈一番。随后,韦坚和皇甫惟明又一前一后进入一座道观中。这一切,都被暗中监视的人报告给了李林甫。李林甫大喜,真是择日不如撞日啊!自己还正在苦思对策呢,这不他们自己就来送死了吗?李林甫立刻令他的党羽,御史中丞杨慎矜,上书弹劾韦坚,称韦坚乃皇亲国戚,不应与边将皇甫惟明“狎昵”。李林甫则直接向玄宗上奏,称韦坚和皇甫惟明结党,“欲共立太子”。

玄宗勃然大怒,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怕什么来什么啊!自己当初选择李亨,还不是因他“仁孝”吗?忠厚老实吗?可是他现在居然也在背地里结起党来了!再联想到皇甫惟明请求自己罢免李林甫,又立挺韦坚为宰相,更加坐实了自己的猜测。于是,玄宗下令立即严查。

李林甫就等着玄宗这一声令下,赶紧指使手下罗织韦坚和皇甫惟明的罪状,还想把太子李亨也牵扯进来。一时间,满朝震动。

玄宗等怒气渐消,又想起了当年的"三庶人“案。虽然他当年坚定不移地杀掉了三庶人,然而回头想起来,也觉得自己这个当爹的确实太毒了点儿,好歹也是自己的亲儿子,那时候也没经过认真调查,就草率处死了他们,要说一点后悔都没有,那也是假的。再说自己现在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了,将来总得有人接班啊,为大唐的江山社稷着想,也总不能一有怀疑,就杀儿子吧,再杀下去还杀光了呢!李亨这小子一直都很老实,应该不会生出提前上位的想法,无非就是韦坚和皇甫惟明心向李亨,在背后搞事情罢了,不如剪去李亨的这两个羽翼,敲打一下李亨,谅他以后也不敢再起异心。

于是,玄宗要求立即结案,给韦坚定了“干进不已”的罪名,将他贬官外放,皇甫惟明则以“离间君臣”的罪名,也被贬官外放。

同时,玄宗又将皇甫惟明的兵权移交给另一个节度使王忠嗣。王忠嗣是大将王海宾的儿子,他小时候,父亲王海宾就为国战死了,玄宗随后将王忠嗣接到宫中抚养长大。因此,王忠嗣也算是玄宗的养子,王忠嗣与李亨,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

玄宗的这一举动,意味非常明显,就是打了李亨一棍子,又给他派了一颗定心丸。李林甫又懵了!这不眼看着就要把太子李亨给拉下马来了,皇帝这么一拉,硬是又给他拉回去了!他刚刚砍去李亨的左膀右臂,转眼间,玄宗又为李亨插上了一对翅膀!李林甫感觉,他又被玄宗给摆了一道,气得肝都要疼了!唉,怪不得人人都想当皇帝,当皇帝就是爽啊!我李林甫费尽心机,都不如他一语定乾坤!

宰相李林甫

按说事情到这里,也要告一段落了。但是,韦坚的两个同朝做官的弟弟,却一点不看皇帝眼色。他们上疏玄宗,替韦坚鸣冤叫屈,还把太子李亨也请到朝堂上作证。

玄宗冷冷地看着这几个人,心说,怎么地?你们家姑爷还没当上皇帝呢,你们就跑到朕这儿耍起国舅爷的脾气了?朕不过就是敲打一下太子和你们兄长,又没下重手,你们这些个不识好歹的玩意儿,还蹬鼻子上脸了?还有李亨这小子,也不识好歹!朕还一直以为他老成持重呢,竟然也跟着胡闹!于是玄宗龙颜大怒,下令重查严查韦坚一案。

李亨一向胆小,皇帝老爹还从来没有在他面前发过这么大脾气呢,顿时吓得要死。这可如何是好啊?要说都是韦家那几兄弟不省事,非要去争,惹得皇帝老爹生了大气,自己可别被他们给连累死了!怎么办啊怎么办?

李亨想了又想,只有跟他们撇清关系了,然而如何撇得清?毕竟太子妃是韦家的女儿啊!看来,为今之计,只有”休妻保帅"了!

于是,李亨立即上书玄宗,为自己辩解,并且以与太子妃韦氏“情义不睦”为由,请求玄宗准许他们离婚,以表明“不以亲废法”。

玄宗看到李亨的上书,气消了一半,嗯,这孩子觉悟还是很高的嘛!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大笔一挥,准奏!又对李亨一番抚慰。

走出殿门,李亨终于长出了一口气,这一劫算是躲过去了!同时,李亨又痛苦得闭上了眼睛,可怜的韦妃,嫁给他多年,为他生育了一儿一女,也没有什么过错,可他为了自保,就这样弃她于不顾!然而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呢?从今以后,天下人怕是都要在背地里耻笑他这个窝囊太子吧!唉!

玄宗下诏,韦氏被废去太子妃的名号,从此削发为尼,长伴青灯古佛。后安史之乱中,韦氏被乱兵杀死在佛寺中。

太子妃韦氏

李林甫见李亨与韦家脱离了关系,更加肆无忌惮,在他及其党羽的操作下,韦坚和他的两个弟弟还有儿子都被杀害,皇甫惟明也被杀害。李林甫还趁机排除异己,对韦坚一案大加株连,不依不饶,牢狱为满,被逼死者甚多,其中还包括了同为李唐宗室的前宰相李适之父子这样级别的大人物。

其实说起来,李林甫和韦坚还是亲戚呢。韦坚的老婆,就是当年那个因”坐漏泄禁中语“而被 玄宗杀掉的姜皎的女儿,而李林甫,则是姜皎的外甥,李林甫早年还曾经得到过姜皎的大力提携。李林甫和韦坚当年也曾亲厚过,后因争权夺利而失和。现在,为了打击太子李亨,李林甫不惜置表妹夫韦坚于死地,更把韦家害得家破人亡。可见,李林甫这个政治动物,是多么地冷血和可怕啊!

关于姜皎的故事,可以参看我的前一篇文章:

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武惠妃说:我怎么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李亨暗叫“好险,好险!”,幸亏自己英明,脱身及时啊!要不然,他可能也要成为第二个“前太子”了,身首异处都是有可能的!李亨现在想起来还后怕,自己为什么要当这鸟太子?当初被封为太子,还以为是天上掉下来一个大饼,现在看来,那里是什么大饼?可能只是一个能砸死人的大铁饼罢了!看来,太子这条道路,前方既险且阻啊。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也只能硬着头皮一路走下去了。

李亨的第二次离婚

天宝五年(746年)对于李亨来说,是异常艰困的一年。年初,因韦坚和皇甫惟明案,李亨被迫与太子妃离婚而自保,也失去了韦坚和皇甫惟明这两家亲人朋友,深受打击。李亨本来以为自己已经倒霉到家了,然而,更大的风浪,还在后面呢。

这年年底,李亨的一个老丈人杜有邻,又惹上了关司。杜有邻是李亨的小妾杜良娣的父亲,他也是太子东宫的官员。杜有邻的另一个女儿嫁给了一个小官,名叫柳勣,他告发杜有邻“妄称图谶,交构东宫,指斥乘舆”,意思就是杜有邻勾结太子李亨图谋皇位。由于案情重大,直接由宰相李林甫负责,李林甫命他的党羽王鉷与杨国忠一同审讯。

其实案情很简单,很快就查清了。柳勣生性轻狂,平时喜欢结交一些自以为是文人骚客的朋友,经常在一起吃吃喝喝。老丈人杜有邻很看不惯他,两人时有争吵,渐渐互相仇视。

有一天,杜有邻又撞见柳勣和一帮“狐朋狗友”在那儿喝大酒,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指着柳勣的鼻子一通数落: 老夫我当初是哪只眼睛瞎了?才把女儿嫁与你这混蛋! 整日家是招猫逗狗,不务正业!你再看看我那好女婿太子爷殿下,多么正派!多么勤勉!你就不能跟着好好学学··· ··· 柳勣满嘴喷着酒气,硬顶道:TMD又来了!你这老儿不就仗着有个太子爷的好女婿吗?回回拿他来埋汰我!真真气煞小爷也!··· ··· 翁婿二人大吵一番,又一次不欢而散。

杜有邻走后,柳勣越想越气,太子爷了不起啊?前太子李瑛不就被他那皇帝老爹砍了头吗?你那好女婿说不定哪天也被皇帝砍了头呢!柳勣本来生性轻狂,又加上喝了很多酒,再又被杜有邻贬损,顿时恶向胆边生:对啊!皇帝老儿最多疑了,就怕别人要抢他的位子,他一天就能杀掉三个儿子呢!不如小爷我去告发你和你那太子爷女婿谋反,让你那好女婿到阴曹地府做太子去!小爷我告发有功,说不定还能升官发财呢!

李林甫哪里能放过这样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呢?他立刻借此大做文章,让手下指使柳勣继续诬告攀咬,牵扯了一大批人进去,很多人被严刑拷打,闹得人心惶惶。事件愈演愈烈,矛头直指太子李亨,大有废太子李亨于朝堂之势。李亨虽然非常恐慌,但是他吸取了上一次的教训,强压着情绪,一直表现得非常克制,没有为他的老丈人说过一句好话。这种做法却搏得了玄宗的好感,玄宗心想,这把火再烧下去,就真的就要烧掉李亨了。为避免将事件再扩大化,在玄宗的授意下,只判了柳勣、杜有邻两人杖刑,并流放岭南。但行刑人在李林甫的授意下,下重手打死了两人,两家人也都被流放。

李亨既惶恐又愤怒,这都TM什么鸟蛋亲戚啊?一次又一次,不把本宫坑死不算完!有了上一次“离婚”的经验,李亨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无私,轻车熟路地再一次“丢妻保帅”,宣布与杜良娣离婚。杜良娣被迁出东宫,废为庶人。但杜家人已是死的死,流放的流放,境遇十分凄惨。杜良娣本身并无什么过错,李亨良心上也过不去,便私下授意太监李静忠(后改名为李辅国)为无家可归的杜良娣做了安排,这件事情也使得李静忠得到了李亨的信任,日后为李亨所重用。

这一年,对于李亨来说,狂风巨浪接踵而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用他自己当上皇帝后的话来概括,就是:“当是时,朕不保朝夕”。一年内,太子李亨两次被迫休妻自保。说李亨是史上最窝囊、最憋屈的皇太子,恐怕没有人有异议吧?

李亨实在搞不明白,在这一系列的事件中,李林甫固然是罪魁祸手,但李林甫再能翻云覆雨,他也只不过是个臣子,是个奴才!而他的皇帝老爹,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他总是像个世外高人一样,淡漠地由着李林甫进攻再进攻,猖狂再猖狂,一直要等到自己这个亲儿子被折磨得体无完肤,才出手喊停。李亨很疑惑,难不成他是他爹买东西头送的?难不成那个安坐在高高的龙椅上的,九五至尊的皇帝,不是他的亲爹吗?不是他的骨肉至亲吗?唉,也许皇家父子之间的亲情,就是这样渐渐地被磨没的吧。

最后,李亨只得安慰自己,太子是那么好做的吗?皇帝是那么好做的吗?也许这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吧··· ···

唐玄宗李隆基

很多人搞不明白,玄宗在前期是那么地英明福武,为什么到了后期,会变得如此地昏聩不明,任凭李林甫做乱,一再地陷害太子呢?

其实,首先,玄宗跟所有的皇帝一样,最怕有人图谋他的皇位,而且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的疑心病也越来越严重。对于太子李亨,玄宗并不能做到完全信任。玄宗是一个权利欲和控制欲都非常强烈的政治家,他不愿意太子李亨的势力扩张,从而影响和挑战到自己的权力。李林甫正是利用玄宗的这一心理,才能肆无忌惮地污蔑打击太子。而玄宗,也需要用李林甫来打击和震摄一切,包括太子在内的,可能会威胁到他的皇权的人。

玄宗也不是看不出李林甫和李亨之间的心结和矛盾,但他并不想为双方调解,来一出”太相和“。玄宗觉得,”太相不和“正好可以为他所利用,让“太”“相”双方互相制衡。李林甫和李亨双方斗得越激烈,玄宗自己就越安全。看吧,交战双方都眼巴巴地指望着他这个皇帝来挺自己,这种感觉,简直不要太好。但是,一旦李林甫真正地威协到了李亨的太子地位的时候,玄宗就会出面调停,使李林甫不能全胜,李亨也不得倒台,来维持两边的势力平衡。玄宗要让他们知道,一切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李林甫和李亨,都只不过是玄宗的黑白棋子而已,只可交战,不可合作。两方交战,玄宗才能当棋手,如果他们合作了,玄宗这盘棋,还怎么下?

再者,天宝中期,玄宗已经60多岁了。这个时候,因为前期的治理,唐朝已经进入全盛时期,玄宗也渐渐骄傲自满,觉得辛苦了大半辈子,可以享享清福了。玄宗又因为宠爱杨贵妃,两个人每天腻在一起歌舞作乐,经常睡到日上三竿也不起床,连早朝都不去上了,朝政几乎全委于李林甫之手。李林甫人称“口蜜腹剑”,这位宰相大人对人总是一副很亲切,很和蔼的样子,背地里却辣手无情,害人不眨眼。李林甫一向很善于揣摩玄宗的心思,每次应对总是很合玄宗的心意,李林甫也很善于蜿蜒曲折地达到自己的目的,经常暗算了别人,还能让玄宗觉得他行事很妥当,很公正。玄宗因为经常不上早朝,不理政事,很容易受李林甫蒙敝,也时常搞不清楚真实的情况。

请继续看第二集: 肃宗李亨与张皇后(二):患难中的贤妻

大结局: 肃宗李亨与张皇后(三):耿耿贤妻,如何变成了祸国的妖后?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