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唐皇陵被他盗17座的五代盗墓第一人

"

提起历史上的盗墓贼,人们首先会想到盗墓始祖曹操的摸金校尉-专业盗墓机构,还有清朝末年的东陵大盗孙殿英,而在唐朝末年有一个大名鼎鼎的盗墓贼,也是在正史有记载的人物温韬,又名李彦韬,五代时梁国人。五代十国时期曾出任耀州节度使,就是陕西地区军阀头子,温韬在关中做节度使的七年时间了,几乎将关中唐朝皇家贵族的陵墓所盗一空。

在《新五代史·温韬传》中就明确记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纸墨、笔迹如新。韬悉取之,遂传民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在《旧五代史·温韬传》也有记载:“唐诸陵在境者悉发。”司马光在他的《资治通鉴》也有记载,“华原贼帅温韬聚众,唐帝诸陵发之殆遍。”

光明正大的盗墓

在古人心中盗墓是一件不可饶恕的罪行,历代政府对盗墓贼的处罚都是很严厉的,所以历史上的盗墓贼都是很隐蔽,悄悄的干活的,连曹操成立专业的盗墓机构都是很低调的挖,由于处在唐末乱世,温韬那可就是很高调的干活,基本上是敲锣打鼓的派自己的军队直接开挖。温韬盗陵墓的时候一般都是领着手下众士兵,在光天化日之下进行挖掘,挖出来的金银珠宝甚至编成名册公诸于世,其胆量之大为绝对为天下所有盗墓者之楷模。后世东陵大盗孙殿英都没敢怎么做。

没文化的盗墓贼

温韬盗墓就盗墓吧,可他还是那种没有文化的盗墓贼,据说温韬没倒一座陵墓,首先是搜刮墓葬的金银珠宝,而那些名人字画类的都弃之不顾。传说温韬在盗李世民的昭陵时候,不通文墨的温韬首先把陵墓里的金银珠宝搜刮一空,最后再把一批书画作品带出昭陵,看上的却不是价值连城的书画作品,而是装裱在外的华美绸缎。他让手下将上面的绸缎全部撕下来,而把作品扔了。甚至史学界推测,王羲之的《兰亭序》没有再出现,可能就是让温韬给撕毁了。当然也有学者认为《兰亭序》可能在唐高宗和武则天的乾陵内。

侥幸逃脱的乾陵

温韬所盗陵寝之多,堪称有史记载之最,据说关中大一点的陵墓都被温韬光顾过。在他任陕西节度使的7年时间里,关中唐朝皇帝的18个陵寝竟然被他光顾了17个,只剩下乾陵。史料记载温韬在率领万人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乾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风雨大作,人马一撤,天气立即转晴。温韬虽然不明白其中缘由,但他也是心有余悸,没有敢再挖下去,最后绝了念头。乾陵至终于逃过一劫。

不得善终的盗墓贼

温韬通过盗取宝藏来养自己的军队和打点上下,让自己官运亨通,但他盗墓的臭名,善变的性格注定为统治者不喜,在他做了后梁的节度使,后梁被灭,温韬见风使舵,投降了李嗣源建立后唐,投降后甚至连后还向李存勖的皇后刘玉娘贿赂,李存勖自称继承李唐的正统,所以李存勖很不喜欢温韬这种盗自己先祖陵墓的小人,随后便把他流放到德州,在流放的途中又将他杀死,尸体扔到荒野之中,后来温韬的手下知道此事后赶往德州,用一口薄皮棺材将他的尸体就地掩埋一处乱坟岗,最后连墓碑都没有立。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