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蒋介石带走的十幅画,每幅都代表了一个时代

"

被蒋介石带走的十幅画,每幅都代表了一个时代!

在蒋介石的整个政治生涯中,

确实始终秉持\"教育为立国之本\"的理念。

蒋介石认为现代国家的生命力

有教育,经济,武力三个要素构成,

而教育是根本,\"三者之中,教育尤为重要。\"

可以看出,蒋介石对于教育与文化的重视,

所以在他统治时期虽频受战火洗礼,

却始终没有将千年遗留下的瑰宝丢失,

这点受到了两岸同胞的极高评价。

- 1 -

溪山行旅图

· 溪山行旅图 范宽 206.3x103.3cm

这幅画是北宋画家范宽的作品,

此图是他传世的惟一真迹,

也是台北故宫的天字号重宝。

打开《溪山行旅图》,

一座大山矗立眼前,

和山水一起映入人们眼帘的,

还有不少收藏者的题款,

而这些题款,

就成了揭开名画流传千年的唯一线索。

· 局部

· 局部

· 局部

范宽把签名藏在右下角的树丛中,

原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李霖灿先生

于1958年在画作上发现了\"范宽\"的这个字款,

确认为范宽真迹。

这幅画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气势雄强。

巨峰壁立,几乎占满了画面,

山头杂树茂密,飞瀑从山腰间直流而下,

山脚下巨石纵横,使全幅作品体势错综。

巍峨的高山顶立,山头灌木丛生,

结成密林,状若覃菌,

两侧有扈从似的高山簇拥着。

树林中有楼观微露,

小丘与岩石间一群驮队正匆匆赶路。

细如弦丝的瀑布直泄而下,溪声在山谷间回荡,

景物的描写极为雄壮逼真。

全幅山石以密如雨点的墨痕和锯齿般的岩石皴纹,

刻画出山石浑厚苍劲之感。

- 2 -

早春图

· 早春图 郭熙 158.3x108.1cm

此图作是存世最著名之作。

画上自题“早春”,

顾名思义,画的是初春

瑞雪消融,大地甦醒,草木发枝,

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 局部

· 局部

· 局部

郭熙(活动于西元十一世纪),

河南温县人,神宗时为宫廷画师,

早先曾经为京师几个重要的宫殿与寺庙

绘製大型的屏风画或壁画,

深受皇帝赏识,

后来升迁为翰林图画院最高职位的“待诏”,

製作了许多大型山水画。

他擅长巨障长松,烟云变灭之景,

山石用“卷云皴”,树木作“蟹爪”状,

创为一派。

- 3 -

万壑松风图

· 万壑松风图 李唐 188.7x139.8cm

《万壑松风图》作于1124年,

是李唐南渡前的作品,

应该算是北宋时代的巨迹,

也是李氏自立面目开宗创派的奠基之作。

画面上堆满了山,

一大堆如铜铁铸成的山,沉甸甸地压向大地;

稷稷的万壑松风,

从山间啸荡而来,吹得乱云浮动;

而一滩流水,

独守山下的静谧,沛然流出岁月的太息

——好大气势的山,好大气势的人。

· 局部

- 4 -

雪滩双鹭图

· 雪滩双鹭图 马远 60x38cm

雪崖枯枝,芦竹寒汀,

滩旁四隻白鹭,均做瑟缩之状,

寒天的景緻,令人有著身临其境的感觉。

而浓淡墨色画出的树石、远山和芦草,

对比于留白的积雪处,和几不见墨痕的白鹭们,

在黑白之间,

充分表现出清冷的意趣,

达到了画雪得其清的境界。

另从岩壁上伸出的枝干,

曲折延伸,势如蛟龙昇腾游动,

这种笔势往下拖垂,

形成长而斜向伸出的画枝方法,

正是典型的“拖枝马远”风貌。

· 局部

- 5 -

唐人宫乐图

· 唐人宫乐图 48.7x69.5cm

这件作品并没有画家的款印,

原本的题标为《元人宫乐图》。

仔细观察画中人物的发式,

有的发髻梳向一侧,是为\"坠马髻\",

有的把发髻向两边梳开,

在耳朵旁束成球形的\"垂髻\",

有的则头戴\"花冠\",凡此,

都符合唐代女性的装束。

· 局部

- 6 -

双喜图

· 双喜图 193.7x103.4cm

北宋画家崔白传世之作。

此图写秋野景物,草树坡石,布置生动,

而秋风飒飒竹树摇撼,山草皆靡,风势甚烈。

整幅画面诗意之浓郁,有声有色,

真堪称一幅“西风颂”了。

而体物之精,笔势欲动,

诚如黄庭坚称崔白之画为“盗造物机”,

大得自然野趣,偶然着笔,巧夺天工。

· 崔白的题字隐藏在树干中

- 7 -

双松图

· 双松图 吴镇 180x111.4cm

《双松图》为\"元四家\"之一的吴镇

四十九岁时的作品,

是他传世的画迹中署有年款最早的一件画作。

两松平地直立,上顶天,下立地,

几乎占据了整个画面。

两树均挺拔茂盛、枝叶桠槎、形势奇古。

左松树身中下部曲成弧形,卧于地,

中部挺直、劲健,顶部突然探向右方;

右松直立挺拔,

上部一个近于直角的弯曲,伸向右,

于左松一树枝的上方又一个近于直角的弯曲,

然后冲向高空。

这样两松空中交插,成为X形,

一种挺拔、孤傲、相依相扶的形象展示于画面。

两松枝叶间点缀以清溪茅舍、远山丛树,

更显出双松的高大、雄伟。

· 局部

- 8 -

秋庭戏婴图

· 秋庭戏婴图 苏汉臣 197.5x108.7cm

本幅画庭院中,

姊弟二人围著小圆凳,

聚精会神地玩推枣磨的游戏。

不远处的圆凳上、草地上,

还散置著转盘、小佛塔、铙钹等精緻的玩具。

背景部分,

笋状的太湖石高高耸立,造型坚实挺拔,

周围则簇拥著盛开的芙蓉花与雏菊,

这样的佈局,

不仅冲淡了湖石的阳刚之气,

也充分点出秋天的节令。

· 局部

由于画中姊弟俩所玩的枣子,

是中国北方的作物,在当时的江南并不生产。

加上全画的描写,极端细腻、写实,

符合北宋末期的宫廷院画特质。

根据这项线索,

推测此作完成的时间,

应该是在徽宗的宣和画院时期。

- 9 -

罗汉图

· 罗汉图 刘松年 117x55.8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三幅刘松年画罗汉,

每幅都款署“开喜丁卯(1207)刘松年画”,

此轴即为其中之一。

隋唐以来,不少画家画过《罗汉图》,

宋代更为盛行。

刘松年创作的《罗汉图》受禅宗思想的影响,

把佛教壁画中守护在菩萨身边的罗汉,

变成游山玩水的世俗僧人,

称得上是山水画和人物画完美结合的成功之作。

画《罗汉图》不是用以供奉礼拜,

而是为了赏玩,

把宗教题材世俗化,

这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大变迁。

· 局部

- 10 -

秉烛夜游图

· 秉烛夜游图 马麟 24.8x25.2cm

马麟的这幅作品幽雅而又富诗情。

朦胧的幽雾,

伴随着鹅黄的月光,轻轻地降临人间。

黝黑的短亭、长廊前,

一朵朵犹如淡抹著胭脂、

醉卧在绿沙中的海棠花们,

深深地吸引着屋内主人的目光。

他唤来了仆人,点起了蜡烛;

在烛光映衬下,他满足地倚坐于亭内,

望着这万重绰约如仙的红颜,看得都痴了。

· 局部

蒋介石本人亦是爱好收藏,

在退守台湾时带走的这些作品,

也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