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危的刘备如何让懦弱的刘禅安稳的登上皇位

"

导语:刘备的一生征战无数,据有关史料记载,他一共参与了二十二次的重大战役,虽然其中有赢有输,却一直都是宁屈不挠,在生命到达尽头时,他更是为刘禅安排好了继位后的一切,最后才保住了蜀汉的未来。

东吴之战惨败,忧虑未来

(刘备讨伐东吴影视图)

公元两百二十一年,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和夺回荆州,他不顾赵云等人的劝诫,率领几万大军起兵讨伐东吴。

因为之前汉中战争的大获全胜,刘备开始有点骄傲自满,所以他从未料想到,这场战役他会败的如此之惨,也更是没有想到当初离开成都来讨伐东吴,就已经是和成都告别了。

战争开始,刘备就有点急功近利,一味地强攻,而以陆逊为首的东吴集团,却是在不断退让,一直退到一处山脚下。

(陆逊影视形象)

刘备为了进攻,将军队拆散成了四十多个营,所有部队都是散乱的,这就让对手抓住了机会,对刘备的军队进行强烈的火攻,最后使得刘军节节溃败。

刘备虽然在别人的掩护下得以死里逃生,但却因为这次的打击而一病不起,在这个时候,六十多岁的刘备才意识到自己剩余的日子不多了。

所以他决定一定要为自己那个懦弱的儿子安排好一切,让他没有压力的继承自己打下来的江山,更是避免蜀汉败在他的手里。

适度分权,避免专权

(诸葛亮影视形象)

所有人都知道,诸葛亮是刘备的第一帮手,两个人的关系也同样很不一般,所以毫无疑问,刘备一定会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诸葛亮。

但是除了诸葛亮之外,刘备还找了另一个人,青年将军李严,他是在荆州时投降的刘备,后来又追随刘备前往益州,一直对刘备是忠心耿耿。

当年汉中之战,刘备在前线和曹操打的非常胶着,就在这时却突然被告知自己的后方有人起兵造反,但是这时候的刘备根本就没有兵力可以调动,全部都放在了和曹操的作战上,刘备的处境很是被动。

(李严影视形象)

而李严听到这个消息后,二话不说,直接率领自己的几千士兵立即为刘备处理了这个后患,刘备为此感激不尽,汉中之战胜利后,特地封他为辅汉将军。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李严,也许刘备和曹操的战斗就会败了。

另外,在刘备称帝的过程中,李严也是积极的奔走,为刘备使劲的谋划,出尽了心思,所以刘备认为李严肯定不会辜负自己,一定会帮刘禅走好他的帝王路。

(刘禅)

就这样诸葛亮和李严,一文一武能够全面的帮助刘禅,但所谓功高盖主,况且刘禅还那么懦弱,即便现在这两个人根本不可能会有造反之心,但为了以防万一,还是要有所防范。

所以,刘备又私下里召见赵子龙,让他暗中监察两人的行为,赵子龙虽然和刘备关系特别亲密,但在朝中却并没有很大的官职,连后起之秀的李严最后官位都要比他高。

所以赵子龙心里多少还是有点不舒服的,刘备也是估到了他的心思,所以才把这个重任交给他,并且赵子龙是刘备到现在关系最亲密的人了,把这个任务交给他也是最让人放心的。

(赵子龙影视形象)

就这样,刘备完成了他托孤的第一步,安排好了刘禅继位后辅佐他最大的几个重臣,好让他们为自己的儿子担起光复汉室的责任。

提前接班,人员安排

安排好了整个国家未来层面的人员,当然也要为太子刘禅安排好身边的近臣,这样才能使他耳濡目染,逐渐成长起来,尤其是在这个战乱不断的年代,只有自己足够强大,才能保住自己,不被人歼灭。

(董允影视形象)

所以刘备在自己现有的人才当中,努力为刘禅选择着能够帮助他不断进步的人,最后经过深思熟虑,他在太子舍人和太子冼马两个职位中,选择了董允、费祎两人。

所谓舍人和冼马就是太子身边的属官,而且这两个人也同样才华过人,忠肝义胆,刘禅经过这两个人的言传身教,肯定会慢慢改变自己原本懦弱、怕事的性格,这也是刘备的初衷。

然后刘备又安排了另外两人在太子府一个管内事,一个管外事,即太子家令来敏,太子仆尹默,这两个人同样也是才华横溢、通古知今。

俗话说,知古可以鉴今,也就是说知道过去就可以发现,现在的问题,明白未来的出路,所以刘备通过这两个人的学问,一是为了让太子明白学问的重要性,二是让来敏和尹默可以在关键时候可以帮助到刘禅。

(刘禅影视形象)

可以说,刘备为了刘禅的事,实在是煞费苦心,他处处为自己的儿子谋划,能有多细致就多细致,从这些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个父亲,他为儿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也同样表明他对蜀汉这个国家的重视。

临终托孤,得到承诺

公元两百二十三年,刘备缠绵卧榻,无疑是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就在这个时候,刘备郑重的将自己的儿子交付给了诸葛亮,而且还向诸葛亮说了一段流传千古的话:

(刘备托孤图片)

\"希望先生能够好好辅佐我的儿子,但是如果他真的不争气,先生大可废了他的皇帝之位,然后自己来当。\"另外刘备还告诉刘禅,对待诸葛亮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尊重,不能忤逆他。

说完这些话后,在场的人无不惊讶万分,诸葛亮在旁更是痛哭流涕,并向刘备承诺一定会竭尽所能来辅佐刘禅。

其实刘备之所以这么说,不过也就是为了诸葛亮的承诺,因为他了解诸葛亮,只要是在人前允下的诺言,他就一定会努力做到,这也是刘备对他无形中的一种鞭策,好让他在自己离世后还能为蜀汉尽忠。

临终托孤一事,无疑展现了君臣之间令人称颂的关系,成为后世的典范,同样也使得刘备能够安心的离开。

结束语:就这样刘备通过极为周全的安排,终于实现了托孤的愿望,完成了蜀汉政权的平稳过渡。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