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陵墓:流失的4大无价之宝

"

乾隆皇帝一生酷爱收藏。

在做皇帝及太上皇的60多年时间里,他广收名画古帖、珍异古玩以及各种玉玺。

▲弘历古装行乐图页

即使是驾崩后,他爱的这些奇珍异宝也随之同埋于裕陵的地下宫殿中。

然而,1928年孙殿英一夜之间连掘慈禧和乾隆两座陵墓,这些奇珍异宝、金银珠宝等陪葬品被洗劫一空。

被盗出后的这些奇珍异宝,流落世界各地,其中许多珍宝下落不明,尤以下面的四件让人痛心!

▽▽▽

玉玺“八徴耄念之宝”

玺印从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一种凭证的信物和管理身份的象征,到唐宋开始衍生出抒发情怀的文人闲章,经历了近千年的发展。

到清代乾隆更把闲章功能发挥到极致,打了胜仗要制玺纪念,抄录诗作更要用玺点缀。

所以造就了乾隆个人玺印多达1800多方,为清代皇帝之首,是他爷爷康熙的15倍,也是他父亲雍正的11倍。

乾隆在位时,刻的第一方皇帝玺印,内容就是“乾隆御览之宝”。

之后也印刻了多种材料丰富的玺印,仅玉就有碧玉、白玉、青玉、墨玉等等。

但其中现存最有价值的还是“八徴耄念之宝”。

它是乾隆为庆祝其80寿辰制作的,在乾隆玉玺中算是比较大的一枚。

以“八徵”之准则自警,作为“耄耋之念”,时刻谨记在心。

这类自警、自律之词,也是清帝闲章中的重要内容。

印文在许多重要清朝宫廷藏品中比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秋山暮霭图卷》、上海博物馆《柳鸭芦雁图卷》上,都印有这枚“八徴耄念之宝”。

▲《柳鸭芦雁图卷》

这枚乾隆“八征耄念之宝”玺还曾于2009年11月4日出现在英国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上,当时引起了网友的广泛关注。

据报道,这块玉玺当时被伦敦苏富比拍卖行以折合人民币约4000万元左右拍出。

富春山居图

对于这幅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相信无人不知。

这幅画是黄公望历经三年呕心沥血创作的,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富春山初秋时节的迷人景色,被后人称为山水画“第一神品”。

此品经多人之手才落到乾隆皇帝之手。

先是明朝成化年间沈周请人为此图题字时,却被对方之子藏匿而失;之后它又经樊舜、谈志伊、董其昌、吴正志之手。

清顺治年间,吴氏子弟,宜兴收藏家吴洪裕得之后更是珍爱之极;然后又流入著名收藏家安岐之手。

终于在1746年,这幅画到了乾隆的手里。

▲《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在得到《富春山居图》之后,乾隆皇帝爱不释手,把它珍藏在身边,经常取出来欣赏,并且在6米长卷的留白处赋诗题词,加盖玉玺。

这件国宝被盗出陵墓后,颠沛流离,后半部分最终落在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而前半部分经历了曲折的传承经历,在1956年时被浙江博物馆收藏。

▲浙江博物馆馆藏《富春山居图》(剩山图)

九龙宝剑

这把九龙宝剑,据说是乾隆每天都随身携带的,可谓是宝贝中的宝贝。

按照民间流传的孙殿英说法,这把宝剑:

“其上有九条金龙,寓意九九归一,剑鞘是用名贵鲨鱼皮制成,嵌满红蓝宝石及金刚钻,堪称价值连城。”

在被孙殿英盗出之后,辗转多人,再现时它的剑鞘和剑柄早已损毁,最后传说是跟随戴笠埋入了墓中。

缂丝陀罗尼经被

最后就是我们之前说过的捡漏故事主角——缂丝陀罗尼经被。

缂丝陀罗尼经被是清代皇帝、皇后等皇族葬祭专用的用品,从质地、颜色和数量上严格分为六个等级。

而这件由藏羚羊羊绒、獐子绒和真丝混合缂丝而成的经被属于最高等级。

据传为西藏活佛敬贡给乾隆皇帝专用,用于覆盖其遗体以超度亡灵,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文物价值非同一般。

缂丝代表了中国丝织工艺的顶峰,而双面缂又是缂丝中的极品,其珍贵性被称为“一寸缂丝一寸金”。

这种工艺在清乾隆时期达到顶峰,此后便渐渐衰落,即便是现在也不能达到当时的工艺水平。

▲采用缂丝织成的龙袍

所以在乾隆的陪葬品中,是极其珍贵。

被盗掘之后,曾几次出现在拍卖会上,在2008年、2010年的两次拍卖会上也都分别以高价成交。

▽▽▽

当然,在清乾隆的陵墓中,被盗的珍宝绝不仅仅只是这四件。

这些宝物不仅仅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更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

我们不能就此遗忘,我们也希望那些漂流在外的宝贝尽早回家。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