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被诛杀很冤?你要是朱元璋也会毫不手软的

"

胡惟庸濠州定远人,是大明也是我国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1380年因叛乱谋反罪被朱元璋诛杀,事后朱元璋还亲自颁布《昭示奸党录》,告诫臣下,切以胡惟庸为鉴。

“胡党”而受株连至死或已死而追夺爵位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宁侯等一公二十一侯。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说立者,处以重刑。丞相废除后,其事由六部分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后世很多人不相信胡惟庸会谋反,其被诛杀完全是因为帝劝和相权相争失败,朱元璋为了加强皇权而诛杀胡惟庸,顺带着连胡惟庸的党羽一块诛杀,以便为皇帝直接管辖六部扫清障碍。

胡惟庸案前后株连竟达十馀年之久,诛杀了三万馀人,成为明初一大案。即使到清朝修《明史》时,也只是说胡惟庸被诛时反状未尽露,这不免让人生疑。胡惟庸到底是因为谋反被诛杀,还是因为相权与皇权斗争失败而成为了牺牲品?

据说朱元璋在启用胡惟庸之前还特意找刘伯温咨询过,刘基说:善长为元勳旧臣,能调和诸将,不宜骤换。朱元璋道:善长屡言卿短,卿乃替他说情麽?朕将令卿为右相。刘基连忙顿首道:臣实小材,何能任相?可能刘基预料到在淮西集团当权的情况下,必然会受到排挤,故而坚决不肯任相职。朱元璋又问:杨宪何如?刘基答道:宪有相材,无相器。朱元璋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道:器量褊浅,比宪不如。太祖又问及胡惟庸,刘基连连摇头道:不可不可,区区小犊,一经重用,偾辕破犁,祸且不浅了。朱元璋默然无言。但是后来朱元璋还是根据李善长的推荐,任用了善于逢迎的胡惟庸。刘基歎道:惟庸得志,必为民害。胡惟庸得知后,便对刘基忌恨在心。不过,后来的事实证明,刘基的话还是有道理的。

随著权势的不断增大,胡惟庸日益骄横跋扈,独揽丞相大权,生杀黜陟,为所欲为。内外诸司所上的奏章,胡惟庸必先取阅,对自己不利的,就隐匿不上报。他任意提拔、处罚官员,各地喜好鑽营热衷仕进之徒、功臣武夫失意者,都奔走于他的门下,送给他的金帛、名马、玩好,不计其数。胡惟庸一时间权倾朝野,许多人都看他脸色行事,敢怒不敢言。大将军徐达对胡惟庸的擅权乱政,深恶痛绝,便把他的劣迹上告朱元璋。

对于异己者,胡惟庸必定会打击报复。之前,因入相问题,胡惟庸就与刘基有过节。恰恰瓯闽间有一片空地名叫谈洋,一向为盐枭佔据,刘基奏请设巡检司进行管辖,盐枭不服,反而纠众作乱。刘基儿子刘琏将实情上奏,没有事先向中书省报告。掌管中书省的胡惟庸认为刘基蔑视他,越加愤怒,于是唆使刑部尚书吴云弹劾刘基,诬称谈洋有王气,刘基想据为己有,用来修墓,应严加惩处。朱元璋便对刘基夺俸,刘基忧愤成疾,没过多长时间就去世了。

胡惟庸的嚣张跋扈不仅群臣不满,同样也被朱元璋遍布各地的锦衣卫侦知并告诉给朱元璋,老朱渐渐也对胡惟庸心生不满并开始着手整顿了。让胡惟庸上台是帮助自己平衡利益维护帝国发展的,可胡惟庸不但打击异己搞一言堂,就连淮西元老也敢打击报复,要不是朱元璋信任徐达的话胡惟庸竟然连徐达都想搞死。更为甚至不允许百官单独上奏皇上,所有的奏折自己通过后方可呈递给朱元璋,自然那些对自己不利的奏本朱元璋根本也看不到,胡惟庸就一手遮天了,架空了皇帝。甚至朱元璋还得到密谋,胡惟庸惟庸与吉安侯陆仲亨,平凉侯费聚商量,要他们收集士兵。而且他还派明州卫指挥林贤招引倭寇,与倭寇定期约会,还向元朝称臣,请元军做外应。

朱元璋是何人,这位从农民一步步走向帝国最高层的皇帝岂能容忍胡惟庸在自己眼皮底下胡作非为,不但架空自己还想抢夺自己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奈何没有确凿的证据和合适的契机,毕竟胡惟庸为相多年党羽众多,稍有不慎就会给帝国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恰巧很快契机来了,1379年,占城国进贡,胡惟庸不上报朱元璋,结果宦官上报了,朱元璋很生气,就责问中书省,并将有关大臣全部问罪。胡惟庸与礼部相互推卸责任,朱元璋趁机逮捕了胡惟庸并关入大牢,御史中丞涂节首先告胡惟庸谋反。与此同时,被谪为中书省属吏的御史中丞商暠,也揭发了胡惟庸的许多隐私。

朱元璋接到告变后,立即命廷臣进行审讯,随即就把胡惟庸处死了。告变人涂节,也因朝臣参劾说他本来准备参加谋反,因事不成才告变,连同胡惟庸和另一主犯,曾与汪广洋一同参劾李善长的御史大夫陈宁,同时被杀。与此同时,朱元璋又策划陆仲亨的家奴告发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雄三名侯爵,曾串通胡惟庸共谋不轨。一场肃清逆党的政治运动铺天盖地而来,到处侦捕,牵连蔓引,共有三万馀人被诛戮。

就这样朱元璋利用有利条件不动声色的铲除了胡惟庸党羽,并把对帝国的影响降到最低,不能不说朱元璋驾驭群臣治理国家真的有一套。胡惟庸死的一点都不怨,身居相位不想着为国分忧,反而只知道贪图享乐和贪恋权力,一旦满足不了自己的私利就暗图不轨,换做任何一位皇帝都无法容忍的。

"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