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育教材」我们为何要提升人生的境界?

我们经常听人说,这个人境界高,那个人境界低。

这个“境界”就是指一个人的“人生境界”。

什么是“人生境界”?简单来说,人生境界就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包括他的感情、欲望、志趣、爱好、向往、追求等,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整体,它体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古代的思想体系一直强调,一个人不仅要注重提升自己的知识、技能,增加自己的学问,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

人生境界是中国传统哲学十分重视的一个问题。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生境界的学说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有价值的内容。

冯友兰先生说,从表面上看,世界上的人是共有一个世界,但是实际上,每个人的世界并不相同,因为世界对每个人的意义并不相同。

宇宙间的事物,本来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有了人,有了人的心灵,世间的事物和人有了精神的联系,这些事物就变得有意义了。但是,对于不同的人,这些事物的意义是不同的。冯友兰举例说,两个人同游一座山:其中一位是地质学家,他在此山中关注的是某种地质构造;另一位是历史学家,他在此山中关注的是某些历史遗迹。因此,同此一山,对于两个人的意义是不同的。

同一片星空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

同一个东西,有的人视同瑰宝,有的人视同粪土。同一件事情,有的人愿意去做,有的人不愿意去做。事情显然相同,但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就存在来说,每个人所见的世界以及其间的事物是相同的,但就意义来说,并不相同。所以说,每个人有自己的世界,也就是说,每个人有自己的境界。“境界”就是每一个人的心灵所照亮的有意义的世界。世界上没有两个人的境界是完全相同的。

境界(人生境界、精神境界)就是一个人的人生态度,是他在一定历史条件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生活心态和生活方式,包括他的感情、欲望、志趣、爱好、向往、追求等,是一个人的精神世界的整体。

一个人的境界,对于他的生活和实践有一种指引作用。一个人有什么样的境界,就意味着他会过什么样的生活。境界指引着一个人的社会生活的选择,包括他爱好的风格。一个具有低级境界的人只能过着低级趣味的生活;一个有着诗意境界的人,则必定过着诗意的生活。

所以,一个人的境界就是他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表现为他内在的心理状态,中国古人称之为“胸襟”“胸次”“怀抱”“胸怀”。当代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称之为“生存心态”。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表现为他外在的音容笑貌、举止态度,以至于表现为他的生活方式,中国古人称之为“气象”“格局”。布尔迪厄则称之为“生活风格”。

“胸襟”“气象”“格局”,作为人的精神境界,好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实际上它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别人能够感觉到的。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称周敦颐“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程颐说程颢给他的印象“如春阳之温”“如时雨之润”。这些话都说明,一个人的“气象”,别的人是可以感觉到的。

人生境界有不同的品位。冯友兰把人生境界分为四个品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不同境界的人,世界和人生对于他们的意义是不一样的。

最低的是自然境界。处在这种境界中的人,只是按习惯做事,并不清楚自己做事的意义。

比这高一层的是功利境界。处在这种境界中的人,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自己的“利”。对于这一点,他是自觉的。他可以积极奋斗,也可以做有利于他人的事,但都是为了自己的“利”。

比这再高一层的是道德境界。处在这种境界中的人,他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义”,追求的是社会的“利”。因为他已经觉悟到人是社会的一部分,只有在社会中,个人才能实现自己、发展自己。

处于功利境界的人,他的行为是以“占有”为目的;处于道德境界的人,他的行为是以“贡献”为目的。处于功利境界的人,他的行为目的是“取”,即便有时是“予”,但终极目的也还是“取”;处于道德境界的人,他的行为目的是“予”,即便有时是“取”,但终极目的也还是“予”。

最高一层是天地境界。处在这种境界中的人,他的一切行为目的都是“事天”。因为他有一种最高的觉解,即人不但是社会的一部分,而且是宇宙的一部分,因此人不但应对社会有贡献,而且也应对宇宙有贡献。这是“知天”。

“知天”所以能“事天”,“知天”所以能“乐天”“同天”。“乐天”是因为他的所见、所为对他都有新的意义,所以有一种乐。这是一种最高的精神愉悦。“同天”是自同于宇宙大全,消解了“我”与“非我”的区别。这种最高的境界,就是“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境界,也就是超越了“自我”的局限性的审美境界。这种审美境界给人一种超越感和解放感。

这四种境界,在实际人生中,在一个人身上的存在是很复杂的,往往同时有几种境界存在,例如同时有功利境界和道德境界存在,但是占主导地位的境界不同。

颐和园玉兰花(图源:马蜂窝网站,刀刀)

冯友兰认为,从表面上看,世界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每个人所享受的世界的大小是不一样的。境界高的人,实际享受的世界比较大;境界低的人,实际享受的世界比较小。因为一个人所能实际享受的世界,必定是他所能感觉和了解的世界。

颐和园的玉兰花,从表面上看,是任何人都能享受的世界,实际上每个人所能享受到的内涵和外延是不同的。

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包括一切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都能反映他的精神境界,反映他的生存心态、生活风格和文化品位。

巴尔扎克在《风雅生活谈》中引用过两句谚语,一句是:“一个人的灵魂,看他持手杖的姿势,便可以知晓。”另一句是:“请你讲话、走路、吃饭、穿衣,然后我就可以告诉你,你是什么人。”这些谚语都是说,一个人的精神境界必然会通过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表现出来。

一个人的工作和事业,当然最能反映他的人生境界,最能反映他的胸襟和气象。我们可以举一个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的例子来说明。这位昆虫学家最叫人吃惊的是他有超出常人一倍甚至几倍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他一生发表了大约90部学术著作,写了13500张打印稿的论文和专著,内容涉及昆虫学、科学史、农业、遗传学、植物保护、进化论、哲学、无神论等学科。他在20世纪30年代跑遍了苏联的欧洲部分,实地研究果树害虫、玉米害虫、黄鼠狼等专业问题。他用业余时间研究地蚤的分类,收集了35箱地蚤标本,共1.3万只,对其中5000只公地蚤做了器官切片。这是多么大的工作量!不仅如此,他的学术兴趣之广泛也令人吃惊,他研究古希腊史、古罗马史、英国政治史,研究宗教,研究康德的哲学,他的研究达到了专业化程度。研究古希腊史、古罗马史的专家找他讨论古希腊史、古罗马史中的学术问题。外交部的官员也向他请教英国政治史的某些问题。他的生活也没有忽略审美的层面,他和朋友讨论但丁的《神曲》,他写过关于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论文,他经常在晚上去听音乐会。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

总之,柳比歇夫超越了平常人认为无法超越的极限,将自己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发挥到了惊人的地步,他享受到的生活乐趣也比平常人多得多。他的人生是创造的人生,是五彩缤纷的人生,是马斯洛说的“自我实现”的人生。他的一生是在自己最高的极限上生活着。

这是说一个人的工作层面和事业层面。

一个人的审美层面,同样体现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中国人说“文如其人”“诗如其人”“书如其人”,这也有许多例子,我们就不再一一细说了。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现在是中学生,正在一天天地成长。希望你们记住这句话:“胸襟要宽,格局要大。”也就是说,增长知识和学问的同时,还要注重拓宽自己的胸襟,涵养自己的气象,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去追求一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更有情趣的人生。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学综合性美育教材《美育》(高二下册)】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
   
验证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