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失败后,为什么老百姓支持慈禧太后,大骂维新派人士?

我们经常爱说,群众的眼睛是明亮的。可是这种说法并不适合所有的场合,在大部分特定环境下,群众的眼睛基本上全瞎,或者装聋作哑,假装看不见罢了。

以戊戌变法为例,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甲午战争的惨败让慈禧太后慌了手脚,打破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统治者的美梦,才看清大清帝国的实力不如邻国。正当慈禧太后发愁怎么振兴大清帝国,进行漂亮反击,好出一口气时,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一批维新派及时送上了治国方案。

看完方案,慈禧太后眼前一亮,觉得可行,再加上慈禧太后年迈,光绪皇帝需要锻炼,慈禧太后暂时把权力交给光绪帝,希望光绪帝振兴大清王朝,可是事情进展过猛,触动了利益集团的蛋糕,他们开始反对维新变法,后来发生“围园杀后”事件,把慈禧太后震怒了,软禁光绪帝,捉拿维新派人士,结果康有为携带巨款跑了,慈禧太后只抓到没逃跑的维新人士六人,拉到菜市口当众砍头,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的目的是让大清帝国壮大,惠及普通百姓,这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这次戊戌变法失败后,老百姓应该感激这六位君子曾经的努力才是,比如下跪请求刀下留情等等。实际上,戊戌六君子被砍头前的那一刻,很多围观的老百姓居然骂他们叛贼,恨不得拔了他们皮,这是啥回事呢?

只能这么说,中国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让统治者打造了一套成熟完整的道德法则对人民进行思想训练与灌输,让人民没有独立的思考空间,人民天真地认为,忠君就是爱国行为,谁反对统治者,谁就是敌人。

在人民眼中,戊戌变法维新派是破坏道德秩序的反贼,让人民无法过上安稳的日子,只有惩罚戊戌变法六君子,才能换来平静日子。

难怪鲁迅先生怒斥这些麻木无知的围观群众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