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死前说了一番话,崇祯当时没有听取,之后后悔不已

很多人接触“宦官”这个名词其实最早是在影视剧之中,太监给人的形象就是阴险奸诈,各种坏事干净,其实,电视剧中对于宦官的形象表现只有一部分。

宦官制度由来已久,在之后的各个朝代都有沿用,明朝就出现过权利比较大的宦官机构,比如东厂,魏忠贤常年经营,除掉了不少的异己,因此一度权倾朝野。当时出现了与之对立的“东林党”官僚集团,由于这个团体中的主要成员都是一些积极进谏的知识分子,所以被皇帝朱由检看在眼里,并且逐渐开始偏向东林党这边。

后来,东林党更是抨击了宦官当道等现象,让皇帝感到了一丝丝危机感,于是就找了各种理由来一点点削弱魏忠贤为首的宦官集团。而且对于东林党压制宦官权利也保持着纵容态度,这就彻底说明皇帝终于要对魏忠贤下手了。

最后阶段,魏忠贤自知命不久矣,果然被皇上赐死,临死前,魏忠贤对皇帝说了一番话:东林党并非可用之人,陛下不应该过度依赖他们。崇祯皇帝自然不会相信,在魏忠贤死后,甚至还将他的尸体肢解,将头颅挂在城楼以示众,可见崇祯皇帝对于宦官掌权的憎恨。

之后东林党便有了出头之日,朝中逐渐被这些人占据了主导权,那些不愿意和他们结党营私的官员也都纷纷被他们一各种理由给弹劾排挤,东林党自此势力越来越大。

很多网友都知道,东林党代表的其实是当时江浙一带富商和乡绅等有权和有钱人的利益,所以他们的大部分宗旨都是以这些人的利益为主的,而非国家利益。这就导致了当时大明王朝每年的税收都锐减,商人的利益自然是受到了保障,当时国家还是需要钱啊,怎么办?那就只能通过加大对于民间老百姓的征税力度了,老百姓叫苦连连,又恰逢连年天灾,可以说是雪上加霜,很多人没有了生计,被迫成为了流民,之后愈演愈烈,发展成为明末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明王朝的灭亡征兆就是农民起义,当大明王朝的最后一道防线被击溃时,朱由检追悔莫及,吊死在了煤山上。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