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蒙为什么要偷袭荆州,真是吴国战略短视,破坏了大局吗?

当曹操大军南下,欲一举吞并吴国之时,孙刘双方为了各自生存的利益,被迫暂时结为军事同盟。这是为了平衡与曹魏力量,联合抗曹。之后火烧赤壁,曹操不得不退回到长江以北,三国鼎立之势,就此形成。所以说,无论是鲁肃,还是诸葛亮,提出孙刘联盟共抗曹操,三足鼎立的战略构想,其实就是一个均势策,在一条件下转化为统一策。

白衣渡江偷袭战

什么叫做均势策?基辛格在《大外交》中说:“欧洲身陷均势政治之中,是因为其第一选择,即在中世纪统一诸国的美梦幻灭后,遗留下一群实力相去不远的国家。当这一群国家不得不相互打交道时,仅有两种可能的结果:要么是有一国变得异常强大,得以宰制其他国家,最后形成帝国;要么是没有一国有足够的国力能够完成一统天下。在后一种情形下,最具侵略性成员的言行会受到其他国家联合的压制。换句话说,便是取得一种权力的均衡。”

所以说,均势策就是现代世界提倡的多极化理念。均势策被玩得最多,最得心应手的国家,大概就是英国了。现在全球有许多国家都在发生民族或边界争端与冲突,就有英国种下的祸根。

红线之内为荆州范围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曹魏和东吴的边界很短,而且又有长江天险之隔。而蜀国与东吴边界很长,且中间并无险阻。因此西蜀如果坐大,对东吴的威胁比曹魏更大。因此东吴对荆州才一直念念不忘,忧心忡忡。

后来刘备迅速发展,不仅占据了荆州,而且还抢占了益州,将长江中上游连成一体,形成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不但如此,关羽袭樊城,围襄阳,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吓得魏国要迁都。这对东吴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因为这打破了均势,蜀国由可以合作的盟友一下子变成了悬在头顶的利剑。

关羽被吴军擒获

于是我们熟知的一段历史上演了,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一切来得如此突然,却又在情理之中。

在荆州之战后不久,孙吴就主动向蜀国示好。诸葛亮看到曹魏仍然强大,吴蜀仍需结盟的大局,主张就此罢休,刘备此时却失去了清醒,大举东征,结果被火烧连营,大败而归。

按笔者的设想,蜀国想突破,就不能从关羽驻守的荆州开始。荆州向东可以牵制东吴,向北可以威慑曹魏,又是西蜀的钱粮物资、及人才资讯的重要来源基地,千万要小心守住。当初安排关羽守荆州,其实强调的就是“守”字。关爷倒好,只知向北打得爽,没成想被人断了后路。

北伐路线图

有了荆州在东边威慑,牵挂了曹魏的一大部分力量,诸葛亮再从西北出击,能够取得蜀外根据地,就能冲出四面封闭的四川盆地,一举解决人才,钱粮等重要问题,获得争夺天下的重要根据地。

但历史没有假设,蜀国的国运江河日下,虽有诸葛臣相殚精竭虑,鞠躬尽瘁,因实力不济而最终走向灭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