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菱:一颗诗心,温柔了岁月

作者:刘莉莉 (笔名落笔升蝶)

灯火阑珊的夜色中

远离了家乡

远离了亲人

……

眉间那一粒

柔媚的胭脂记

注定了生命里的一场劫

“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

粉妆玉琢的英莲,虽出身仕宦之族,但生不逢时,幼年被拐,在日复一日的拳打脚踢下,遗忘了家乡,遗忘了父母双亲,遗忘了自己是谁,但终究没有被颠沛流离的生活所压倒,那一颗旧梦依稀的诗心,若即若离的隐在额头。

本以为,冯渊可以为自己悲苦的生活带来一丝曙光,但命运的无常,再一次使英莲偏离了即将安稳的生活。那最是天下第一个弄性尚气的“呆霸王”,管他什么先来后到,直接把冯家打了个落花流水,生拖死拽的把英莲拖去。一面之间,就能让薛蟠与冯渊为她大动干戈,可见英莲的容貌何等不俗。

莲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正是英莲清雅人格的写照。生活对她百般无情,而她对生活却充满诗情。就连回忆也是画一样的意境,诗一样的美好:“我们那年上京来,那日下晚便湾住船,岸上又没有人,只有几棵树,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碧青,连云直上。谁知我昨日晚上读了这两句,倒像我又到了那个地方去了。”(第四十八回)

被呆霸王掠去之后,长路漫漫,前途未知,她的所见所感依然可见她性格的温润如玉。此情此景,让她与诗佛王摩诘,形成了千年的对话。原来,诗就是她生命的本质,不管遭际如何,总是不离不弃。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进入贾府的英莲,更名为香菱。其为人行事温柔安静,品格儿堪比东府里人见人爱的蓉大奶奶,不仅薛姨妈喜欢,贾府上下对她这么个人,也无不怜爱。但她毕竟是薛蟠明堂正道的妾,所以和下人丫鬟并无多大区别,每日端茶倒水,侍候主子。但比起每日承受拐子的打骂,这样的生活,对于香菱,也算是平静安稳。更何况,偶尔还可以和满腹经纶、博学多才的主子小姐宝钗谈谈诗书,没有什么比这些更让香菱心存感激的了。

许是作者也对这个命途多舛的女儿充满了怜惜,所以在四十八回,特意安排了属于香菱自己的专场——“慕雅女雅集苦吟诗”。这一段描写,突出了香菱如何沉迷其中的读诗、学诗、作诗,因为痴迷,转而成“呆”,被宝钗戏谑为“诗呆子”。

至此,香菱那颗执着的诗心,被作者精妙的展现在读者面前。

从“起承转合”到“平声对仄声”,再从“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到“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黛玉这个老师教的认真,教的灵活,香菱这个学生也听的认真,听的入神,什么“对的极工的,又有不对的”,什么“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初学作诗的晦涩难懂,在俩人的侃侃而论下,变得轻松愉悦,兴味盎然。这就是常言所说的“寓教于乐”了。

为了开拓香菱的视野,提高香菱的眼界,黛玉更是细致入微的推荐一系列学诗范本:

首推王摩诘的五言律诗,其次再读老杜的七言律诗,再次要把李青莲的七言绝句熟读一二百首。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德琏、谢灵运、阮步兵、庾信、鲍照等人的熟读几百首。

最后,黛玉更是直接指出作诗第一要点:立意!“因为词句究竟还是末事,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第四十八回)

读了,学了,就该写了。黛玉的命题限韵,更是让香菱进入了诗的梦幻世界。围绕一个“月”字,那朦胧的月夜,那皎洁的月光,那凄清的月色……让香菱夜里“嘟嘟哝哝”,日间又“忙忙碌碌”。本就极聪敏伶俐的香菱,日夜攻读,睡里梦里都是诗,如此用心,如此恒心,怎能不会破茧成蝶?怎能不会旋舞碧空?

怨不得宝玉看到她如此坚持不懈,不住口的夸赞:“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竟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第四十八回)

当真是“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最终一首《吟月诗》征服了大观园里的所有人。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第四十九回)

这首诗不仅新巧且颇有意趣,香菱也因此被邀入海棠诗社,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诗翁”。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对窗吟月,赏雪联句,岁月静好,还有什么比这更完美更幸福的。但好景不长,韶华易逝。一夜秋风寒,荷枯菱亦败。随着大观园的抄捡,夏金桂的入门,香菱的命运再一次发生了大转折。憨直如故的香菱,面对悍妒成性的夏金桂,无异于娇弱的菱花,遇到了漫天寒霜。由“莲”及“菱”,再至秋后之枯菱,被夏金桂改名之后的“秋菱”终将香消殆尽,无可挽回的结局,是命运的悲哀,也是香菱的宿命。但这一切,都已不再重要。

那颗炙热的诗心,至死不渝。命运之帷幕闭合的时刻,《断肠集》依然握在她瘦弱的手中,“芭蕉叶上梧桐里,点点声声有断肠”。她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精华欲掩料应难”的精神追求,与悲苦的命运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为之赞叹。

那颗炙热的诗心,在弥留之际,一定会飞越千山万水,飞越楚天云海,飞越苍茫月色,回到那梦里的江南水乡,回到那神仙一流人品的父亲身边,依偎在情性贤淑的母亲怀里,化天涯为咫尺,落叶归根。

拈一指远黛间的朱砂记,

抹一笔粉色素笺上的墨痕,

舞一篇魂灵最深处的诗情,

这样的一生,哪怕历经磨难,总还是至性至情的。

虽然香菱的一生短暂而又多变,但这样一个又呆又憨,又真又纯的女儿,已经在不经意间被读者牢牢的锁在心间,任时光流逝,任阅书千百,依然像一朵清雅如玉的白莲花,永远定格在初绽的瞬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