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生活在中国广阔大地上的中国犀牛最后都去了哪里?

犀牛,因其身上长有一个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东西而从古至今就不停地遭受人类的杀戮,这就是犀牛角。犀角主要成分为角蛋白,相当于人类的指甲成分,并没有药用价值。但是一些人偏信它的药效以及一些文玩市场的需求,犀牛角依然是亚洲黑市上最抢手的东西。

相信很多人听到犀牛这个词语的时候一般都会认为犀牛这个物种是生活在非洲大草原上的。其实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也曾经生活着数量众多的中国犀牛。

中国犀牛是生长在中国的印度犀、苏门犀和爪哇犀的种群统称,一般体长在2.1-2.8米,高1.1-1.5米,重1吨。曾广泛分布在中国的华中地区和华南地区,栖息在接近水源的林缘山地地区。皮肤有又硬又黑呈深灰带紫色,上面附有铆钉状的小结节在肩胛。颈下及四肢关节处有宽大的褶缝,使身体看起来就像穿了一件盔甲。

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在远至华北平原的野外遇到犀牛,是件再平常的事情,就像今天在田野里遇到兔子一样。根据甲骨文的记录,当时称犀牛为“兕(sì)”,被捕杀后主要供人食用。在《殷墟文字乙编》第2507片记载的“焚林而猎”卜辞中说,殷王一次就捕获林中的犀牛71头。当时除了食用犀牛肉外,犀牛也有了其他用途,由于犀牛骨的坚硬,那个时候的人就开始利用犀牛骨头制作匕首了。

犀牛的皮很厚,能抵挡刀、箭等兵器的攻击,是制作盾牌、铠甲的上等材料,可制成“犀甲”。《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上记载,仅吴王夫差就有十万三千名身穿犀牛皮甲的勇士。历史记录或许夸张,然而假使这个数字缩小十倍,对犀牛皮的需求仍然是十分惊人的。在宋朝就有用犀牛角的记载。由于犀牛数量开始逐渐稀少,因此犀牛角也越发显得珍贵。

到了清朝,南方各省官员为了使犀牛角成为官府私有的财产,不许民间乱捕犀牛,只许官方猎杀。这样,犀牛遭到了官兵的狂杀滥捕,他们打死犀牛,当场把犀牛角锯下,然后多数进贡给他们的上司和皇上,为自己以后升官发财铺平道路。当时最多出动上千官兵,一次能捕几十头犀牛,当时民间一些人为了发财也大量偷猎犀牛。

如此疯狂捕杀,到了公元20世纪初,犀牛在中国所剩无几。这时的犀牛角更显得珍贵,但据当时官方资料,在公元1900年到公元1910年,仅10年间,官方和民间进贡的犀牛角就有300多支,这还不包括偷运到国外的!而这之后,犀牛就极少能捕到了。

在1916年,我国最后的一只苏门答腊犀牛被捕杀。在1920年我国最后一头印度犀牛被捕杀,在1922年我国最后一头爪哇犀牛被捕杀,自此在我国大陆一直生存的本土犀牛全部灭绝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