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的叛徒,抗日战争的英雄,新中国的副主席

提到蔡廷锴这个人,绝大多数的人都会感到陌生,甚至是一无所知。但是就是这么一个称得上默默无闻的人在他的一生中做了三件事影响了中国历史。

蔡廷锴原是北伐悍将。1922年蔡廷锴参加第一次北伐,在江西率全连日行军50多公里,攻占信丰城,1924年率部到郁南县都城镇平定桂军刘玉山、陈天太部叛乱。1925年,参加第一次东征及平定刘震寰、杨希闵叛军的战斗。1926年率部北伐,参加围攻武昌的战斗,最先攻入武昌城宾阳门。在北伐战争中战功赫赫的蔡廷锴一时声名鹊起。

然而就是在北伐后,他的所作所为让其一生为人诟病却又让人佩服。

第一:1927年蔡廷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南昌起义。不久脱离起义队伍叛离共产党转投国民政府。1928年,奉调海南岛"围剿"琼崖红军。

第二:在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发动的对上海等地的战斗中(1.28事变),他冒着违反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而率部坚决与日军抵抗到底,打出了中国军人的血性和风采。

第三:他意识到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所坚持的“攘外必先安内”决策根本上是错的,在1933年在福建与蒋光鼐一同发动“福建事变”,积极主张抗日反蒋,再一次投入共产党阵营。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被任命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蔡廷锴的前半生,一直是为国民政府效力的。哪怕是他参加了南昌起义,也只是为了带回被叶挺带去打南昌的第十师而不得为之。

他真正的转变是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看着东北三省沦陷,而驻扎东北的二十万部队因为一纸命令而不得抵抗。试问一个以保家卫国为己任的军人在看到因自己的不抵抗而使国土沦陷时会是怎样的心情?虽然蔡廷锴不是东北军,但他仍是一位热血的军人,当他看到自己效力的政府在面对外辱时如此作为,恐怕是寒心了。

这样,也就说得通为什么蔡廷锴会发动”福建事变“投入反蒋阵营了。虽然”福建事变“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是有了这么一个先河,原国民政府军队中那些矢志抗日却又屈从与命令的军人们一下子看到了出路。国民政府不抗日那就去抗日的政府。可以说,蔡廷锴的反蒋带动了后续诸多国军将领的反蒋。

观其一生,他的所作所为虽然被人非议,虽然他前期的作为算不上英雄,但是当他在意识到蒋不抗日是毅然决然反蒋时,这时他便是英雄。诸多革命前辈们都有过不怎么光彩的过去,但是他们在最关键的时刻做了对的选择,这便是好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