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英军夺取马岛的必胜利器是什么?

1982年4月到6月间,英国和阿根廷为争夺马岛(阿根廷称“马尔维纳斯群岛”)的主权爆发了一场大规模的现代战争。这其中,航母成为英军致胜的关键力量,直接导致了阿根廷的战败,引发了其更大规模的反政府运动,最后导致军政府倒台。同时则加强了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英国政府的权威,帮英国保守党赢得了1983年的普选。

阿根廷武力夺岛引战火

南美洲国家阿根廷东南约500公里的浩瀚洋面上,有一片由346个岛礁组成的马尔维纳斯群岛(简称马岛),也叫福克兰群岛。100多年来英阿两国一直为马岛主权归属问题争执不休。

20世纪80年代,马岛周边海域陆续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巨大的能源财富和经济利益促使英阿双方谁也不愿在马岛主权争端中妥协退让。1982年2月,英阿谈判再次破裂,阿根廷决心以武力收回马岛主权。

1982年4月2日至3日,阿根廷出动20余艘海军舰艇和4000多人的海军陆战队,先后攻占马岛的索莱达岛和南乔治亚岛。接着,阿根廷军方开始部署和加强岛上防御。对阿根廷收复马岛的行动,英国立即做出强烈反应。4月3日,英国政府决定向南大西洋派遣一支特混舰队重新夺占马岛。

英军步步推进赢胜利

英军作战的第一阶段是加强对马岛的海上封锁。海上封锁期间,英“征服者”号潜艇于5月2日击沉阿“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4日,英“谢菲尔德”号驱逐舰被阿根廷2架“超军旗”式战斗轰炸机发射的“飞鱼”式导弹击沉。

英军作战的第二阶段是实施马岛登陆。从5月21日起,英军开始对圣卡洛斯港实施两栖登陆。阿根廷空军飞机全力攻击英舰船和登陆部队,企图阻止英军登陆。阿根廷空军飞机的空袭行动取得一定战果,但遭到英“海鹞”舰载机的拦截,并付出了重大代价,仅21日一天就有17架飞机被击落。25日,阿根廷国庆日,阿根廷空军为配合地面部队的反登陆作战,冲破“海鹞”舰载机的拦截,击沉击伤英舰船多艘,损失飞机3架。在海军舰艇和舰载机的直接支援、掩护下,英军地面部队顺利在圣卡洛斯港登陆,后续部队迅速跟进集结。

英军作战的第三阶段是实施岛上进攻。从27日起,英军登岛部队开始分兵两路,依次夺取岛上重要阵地,从两个方向对斯坦利港发动钳形攻势。最终,英国宣布重新夺回马岛,战争结束。

马岛战争历时74天,英“海鹞”舰载机在“竞技神”号和“常胜”号2艘航空母舰一共起降2376架次,击落阿根廷飞机24架,击沉击伤阿根廷舰船9艘,付出损失6架的代价。

航母再次证明其实力

马岛上演了一场舰载航空兵与岸基航空兵争夺制空权的空中较量。由于马岛离南美大陆500多公里的特定地理位置,夺取和控制马岛及周边海区制空权对交战双方来讲就显得尤为重要。英方舰载航空兵以航空母舰为基地,阿方岸基航空兵以本土机场为基地,二者为夺取战区制空权展开了一场大比拼、大对决。因为主要战场是海洋和群岛,而不是在陆地,所以无论是能力还是结果,最终英国皇家海军的航空母舰胜过了阿根廷空军的陆地机场。

航空母舰为远征英国特混舰队撑起了空中保护伞。尽管英方航空母舰及其舰载航空兵并未完全掌握战区的制空权,但总算为万里奔袭的英国特混舰队提供了战区海上与地面作战所必需的、最基本的空中掩护,为决心开战和克敌制胜创造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有利条件。根据英阿马岛战争的经验,有没有航空母舰,对于一场现代海上局部战争来说,是决定一国敢不敢打、能不能打、打不打得赢的关键。

航母舰载机的超常运用完美地演绎了“空中多面手”角色。由于英方航空母舰及其搭载的舰载机数量不多,不仅担负空中巡逻、空中预警、空中拦截、空中攻击、空中支援等作战任务,还要兼顾空中救援、空中补给、空中运输等保障勤务,参战舰载机不得不高强度使用,不但作战指挥、计划协调的难度大,而且对飞行员和技术保障人员的训练水平要求很高。航母舰载机在这场战争中高强度使用、出色表现,用事实向世人证明了航母舰载机不愧为“空中多面手”称号。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