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首位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是福州人!他就是“品重柱石”王荷波

在中国共产党96年的风雨历程中,涌现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的感人故事,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穿越历史,展望未来,中国共产党人信念坚定、勇于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必将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源泉。

有这样一位烈士,他在福州留下闪光足迹,在继续为革命事业辗转奔波中英勇牺牲。他就是王荷波。

王荷波烈士

在苦难和漂泊中成长

1882年5月的一天,在福建省福州城内府里东廊顶,福建布政司衙门小书办王犹允家里诞生了一个男婴。

作为家中的长子,王犹允为孩子取名灼华,希望这个孩子的降生能给家庭带来好运。

而在其后的人生中,他曾使用过王荷波、满玉纲、彼得洛夫、汪一喜等名字。

文笔小吏的父亲职俸微薄,难以养家糊口,而在王荷波之后,家里又添了4个弟弟,贫困始终伴随着这个家庭。

△王荷波四兄弟:前排左起王凯、王介山,后排左起王荷波、王代华

王荷波的童年只读过两年私塾,十多岁时他就要到闽江边石船馆拣石子,挣点钱补贴家用。

1901年母亲病故后不满百天,19岁的王荷波便离乡背井,去江苏江阴投靠在海军鱼雷营当营长的姨父,当了水手。

1916年夏,他到津浦铁路浦镇机厂(又叫铁路大厂)当钳工,直至35岁时才娶妻成家。

王荷波在工厂里从不巴结工头,待工友们慷慨无私,工人们对他十分敬重。

浦镇机厂风云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北京学生纷纷南下到上海串连,王荷波开始接触新青年,也开始接触新思想。

这年6月7日,北京政府逮捕进步学生的消息传到南京,南京人民激于义愤,罢市一天。次日,王荷波等参与组织浦镇机厂工人去南京声援罢工、罢市,因为渡江不成,便在浦镇甫门街举行示威游行支援南京人民的斗争。

△浴堂街34号

浴堂街34号曾是家澡堂子,在这里王荷波等人秘密筹组工会,于1921年3月14日成立了浦镇机厂工会,王荷波当选会长。

加入共产党

1922年春,浦镇机车厂工会加入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同年6月,王荷波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由王荷波等领导的浦口党小组正式成立。

王荷波曾到北京参加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的工作。这为他学习马列主义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在此期间,他常去北大二院“元慕义斋”,和工友们研讨工运问题,并阅读了《共产党宣言》等马列主义书籍。

周恩来的“大哥”

1923年6月,王荷波前往广州出席了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共中央执行委员。

△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合影(二排左五为王荷波)

7月9日,中共中央由广州迁往上海,王荷波被增补为中央局委员,参加中央党务工作。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国民党上海市执行部进行了改组。改组后,王荷波任调查干事及办事员。他和毛泽东、恽代英、向警予等共产党人一起,在坚持我党的独立自主原则,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团结国民党左派制止右派的破坏和捣乱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 1924年初夏,王荷波(中)、罗章龙(右)、姚佐唐在苏联合影

1925年1月,中共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王荷波出席会议,并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分工负责全国铁路总工会工作。

7月,北伐战争开始。王荷波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多次来福州指导福建党的工作,发展统一战线,策应北伐。他在福州的工作卓有成效,胜利地迎接了北伐军开进福州城。

在福建策应北伐的同时,王荷波仍兼着上海总工会的领导工作,在和周恩来、罗亦农、赵世炎等并肩战斗的过程中,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周恩来亲切地称他“大哥”。在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中,王荷波参与领导过第二、三次起义,并亲临前线。起义取得了重大胜利。

△1924年5月5日,国民党上海执行部举行庆祝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三周年纪念活动时合影。前排左一为邓中夏(共产党员)、左六为胡汉民、左七为汪精卫,二排左四为叶楚伧、左五为王荷波(共产党员),三排左一为刘伯伦(共产党员)、左二为毛泽东(共产党员)、左八为恽代英(共产党员)、左十为戴季陶。

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组织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党的五大召开,会上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中央级纪律检查机构——中央监察委员会。经过公开选举,王荷波等10名代表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会的委员和候补委员,王荷波当选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

1927年,在“八七”会议上,他当选为临时中央局委员。

“八七”会议后,中央决定成立北方局,王荷波任书记,蔡和森为秘书长,下辖顺直、山西、满洲、内蒙和山东等省、区各党部。

这时,奉系张作霖与晋系阎锡山展开火并,王荷波乘机回到北京继续领导北方局工作。他重新拟定了武装起义计划,秘密建立北平(今北京)市总工会。由于叛徒出卖,王荷波于10月18日在北京被捕。

在狱中,王荷波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组织。临刑前,他唯一的嘱托是,请求党组织对他的子女加强革命教育,千万别走和他相反的道路。张作霖深恐政局不稳,迫不及待地签署了杀害王荷波的命令。1927年11月11日,王荷波英勇就义,时年45岁。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纪念馆内的王荷波就义雕塑。长江日报记者胡九思 摄

王荷波牺牲后,周恩来无限悲痛。但当时在白色恐怖之下,不能很好地收殓和安葬其遗体,这成为周恩来的一件憾事。北京解放不久,周恩来指示修建八宝山革命公墓的同时,指示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组织力量寻找王荷波的遗体。

抛尸荒野20多年后,寻找遗骸的工作变得十分困难。工作组一边向收编的伪警了解情况,一边查阅京师警察厅的档案。通过异常艰难的查找,工作人员终于从一则档案中查找到记载王荷波等18位烈士在安定门外箭楼东侧就义的情况。

工作组又找到当地几位老人,掌握了烈士遗骨掩埋的准确地点。老人们虽不知道烈士的名字,但埋葬这些人的事还依稀记得。在这些老人的帮助和指认下,经过三天挖掘,终于找到了烈士们的遗骸。因为王荷波长得十分高大,骨架粗大,遗骨中有一具明显大于其他烈士遗骨,加上找到一只皮鞋,是他生前经常穿的那种,且尺码也相符,因此被家属确认。

1949年12月11日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了隆重的移葬仪式。周总理亲临主祭,在庄严的军乐声审,他亲自扶柩入穴,亲自覆土。

亲人眼中的王荷波

家住福州的王更生是王荷波三弟王介山之子。王介山于1983年逝世,生前曾任福州市西湖公园管理处主任。王更生向记者介绍说,上海工人武装起义失败后,大伯父从上海去武汉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父亲也一起赴汉,担任党的“地下交通员”。

“大伯父的思想对我父亲的影响尤为深刻。”王更生回忆说,他退伍时,本想到父亲单位搞摄影,没想到却被父亲一口拒绝,最后到工厂当了一名工人,直至退休。

“公私分明,不占公家一分一厘,我们从小就受到这样的教育”,王更生记得,上世纪70年代,父亲管理的公园恢复举办菊花展,每张门票9分钱,一些亲朋好友找他索票,父亲自掏腰包购买了100多张票,赠送给他们。此后,每届都是这样。

△长乐市纪检监察干部在观看王荷波生平事迹展。记者郭立锋摄

赵迪是王荷波小女儿王修竹的长子,退休前系企业职工。王荷波牺牲时,王修竹还是个三四岁的孩子,关于王荷波的事迹是她到延安后,听王荷波当年的同事、战友所说,其中也包括周恩来。

赵迪说,在担任工会领导工作中,姥爷遵守章程、严以律己、办事公正、公私分明,而且账目清楚,从不乱花大伙的一文钱,深得群众信赖。

“工人们把满脸胡须的姥爷,亲昵地称呼为‘王胡’,在他40岁生日时,工友们送他一块牌匾,上题‘品重柱石’4个大字”,赵迪深有感触地说,这4个字体现了工人兄弟对姥爷的崇敬和爱戴,共产党人和群众打成一片,为群众谋利益,就会获得群众拥护。

赵迪认为,自身清廉,一尘不染,在群众中具有崇高威望,或是姥爷当选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的原因。

有两个小事,赵迪至今记忆深刻。一是父亲从不用公家的车办私事,平时上班都是骑自行车。二是直到家用电话基本普及,家里一直没有安装过电话。父亲说,按规定不能装就不能开这个口子。

“千万不要走与党和人民相反的道路,这不仅是父母,也是我们这些后人对姥爷临终遗言的理解”,赵迪说,“姥爷留给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就是四个字——‘干净’‘忠诚’!”

来源/清风福州综合

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