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战死的“书生将军”,不慕名利,生前捐建一座藏书楼

一座藏书楼,一颗赤子心。

民国十一年,北洋大时代已走过10年头,峥嵘巨变风云莫测。求名、求利、求荣者;立身、立德、立说者,波澜诡谲。江湖天下,能人志士无不怀揣报国之志,投身戎马。是年,一位河南书生投笔从戎,入学开封陆军检阅署学兵团,投身军旅。古有囊萤映雪、凿壁借光,而勤奋夜读的书生,为了不影响同窗休息,经常拿着蜡烛躲到厕所里看书,3年后毕业,历任排长、连长,开始戎马疆场。

“一个人就是死,也要死个光明!”这是他丢掉军火,独自一人返回受罚时的答复,其后在西北军中南征北战,历经北伐、中原大战,屡建殊勋。民国二十二年已官至少将旅长。四年后,卢沟桥点燃了抗战的烽火,日军继鲸吞东北后,侵占平津,生灵涂炭,山河破碎。

他冲冠怒告:“枕戈待命!为民族而效死!”此后,率领麾下一旅将士转战山东多地,临邑一战,更是迎着日军的恐怖的火力覆盖,从卫士手中夺过步枪,熟练地装上刺刀,率部冲入敌阵!无数看似单薄的身影,端起寒酸的步枪跃出满目疮痍的战壕,向死而生……一场短兵相接的肉搏战后,虽然损失惨重,但最终击溃了日军的攻势,齐鲁大地之上的劣势战局迎来了难得的局部胜利,这位书生出身的西北军悍将也开始声名远扬,他就是陈德馨。与朝为田舍郎,期冀着暮登天子堂的读书人不同,陈德馨对于仕途升迁却并不上心,曾对友人坦言:“历次战绩,均赖上下一心,士卒用命,而长官拔擢,实深愧颜,惟有誓死报国于万一耳!”不贪功,不慕名,敢于一死而报国恩,实属非常人。

民国二十七年九月,武汉会战爆发,双方大小交战100余次,守军25万袍泽捐躯共计40余万人伤亡,而日军伤亡20余万人,武汉最终失守,日军速战速决也彻底梦碎,抗战终于进入了相持阶段。而陈德馨部奉命于日军必经之路广济一线拒敌,全旅近3000将士拒守要隘,久经战阵的陈德馨知道,这将是一场死战。

是年九月七日,求胜心切的日军在接触首日就出动千余人,步、炮协同冲击守军阵地,航空兵10余架战机对守军阵地狂轰滥炸,从拂晓战斗至上午10时,白热化的战况,守军阵地苦苦支撑,身为旅长的陈德馨冲出指挥部,在枪林弹雨中奔赴火线,亲自率部冲杀时被日军击中,身受重伤,但仍拒绝下火线,指挥战斗直至援军赶到,此时已经昏迷的陈德馨开始被抬下火线,但是日军令人恐怖的火力覆盖之下,阵线之上无不是流弹、弹片纷飞,卫士只能拖着陈德馨在阵地上匍匐后退,在途中陈德馨伤势更甚,血流如注,却仍狂呼杀敌!意识之下的陈德馨,所做的动作竟还是对着敌阵开枪……

下午三时许,陈德馨重伤不治,身死殉国……而就在陈德馨战死2年前,他在家乡捐建的学校落成,他还拿出自己的薪饷购置书籍,在校内捐建了一座藏书楼,当书生许国,斯人已逝,至今这座简陋的藏书楼却仍巍峨壮观……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