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抗日英烈,14岁牺牲,政府曾要求任何人走过墓前应止步致敬

14岁,是饱含青春气息的美好年龄,自古有言,英雄出少年。抗战时期,在广阔的中华大地,出现很多少年英雄,他们的英魂永远留存在在历史朝河中,王璞,一个不是很熟悉的名字,但是他却是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首批抗日英烈中最年轻的一位,今天我们介绍一下他的抗日事迹。

王璞是河北完县人(93年后,完县改称顺平县),他生于1929年,在他年幼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了,弥漫硝烟的战火很快烧到王璞的家乡,日军残酷的烧杀抢掠让幼小的王璞心中慢慢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不久随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家乡人民开始了反抗敌寇的热潮,王璞的父母也相继参加抗日运动。

在父母的影响下,他支持抗日活动参加当地的儿童团,由于表现积极,不久被大家选为儿童团长,此时他只有11岁,他带着儿童团员拿着红缨枪,站岗放哨查路条,给八路军送信带路,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在当地民兵开展地雷战时,他协助民兵做力所能及的事,渐渐的他学会了布雷和造雷,令他骄傲的是,他曾用自己造的地雷炸死一个汉奸。

1943年春,日军集结重兵对抗日边区进行“扫荡”,为了躲避敌人的抢掠,王璞和村民藏在村后的石沟中,但是由于汉奸的告密,日军发现并将他们包围起来,残暴的日军在山坡上架起机枪,威逼他们说出八路军的军用物资储备地点,手无寸铁的群众不为所动,无人说话,敌人有些不耐烦,威逼他们:“谁说就放了谁,不然就杀了他。”

此时王璞站在队伍最前面,敌人将刺刀架在他脖子上,威逼他说出八路军枪弹和粮食的藏匿地,正在安慰周围小伙伴的王璞此时已无法压制心中的怒火,向敌人痛骂,并带领周围的儿童团员们高呼口号,激怒的日本军官下令机枪开火,王璞和群众纷纷倒在血泊中,最终有一百多位无辜群众惨死在敌人的枪口下,这其中包括王璞和他的母亲,此时的王璞只有14岁。

为了纪念这位小英雄,晋察冀抗日政府召开了追悼大会,并授予王璞“抗日民族小英雄”的光荣称号,并立了纪念碑。不久当地抗日政府在根据地设立的《晋察冀日报》上做出通令,其内容为:授予王璞的母亲张竹子“完县模范母亲”称号。并要求不论人民、军队、干部,经过他们墓前,应止步致敬。

建国后王璞被中央共青团授予”全国十大少年英雄“的称号,完县政府为纪念这位少年英雄,在完县烈士陵园建立纪念碑亭,80年代,河北的共青团省委为王璞筑造一尊汉白玉塑像,现在安放在石家庄的少年宫,以此作为对众多青少年开展爱国教育的素材。而在中国革命博物馆中,至今陈列着抗日英烈王璞的生前用品,还有当时王璞牺牲时压在身下,沾满小英雄鲜血的石板,现在石板上被岁月磨灭,不太明显发黑的血迹仿佛诉说着当时的残酷情景。

这位14岁的小英雄用生命实现当初的爱国意志,保护了抗日机密,他只是许许多多为抗日大业牺牲的革命烈士中的一员,让我们向这些革命先辈致敬。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