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华夏的脊梁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这句话不知道还有多少华夏儿女能够记得住,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知道过去才能避免历史惨剧的再次发生,一个人不能忘本,一个民族如此,一个国家更是如此。

现在就让我们看看,曾经汉人脊梁还未被打断的时候。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主要是对明朝的永乐帝朱棣迁都北京和崇祯帝吊死煤山的历史事件的形容。

靖难过后,朱棣同意全国,立国号为大明,当时北患十分严重,边境之外主要以满族为主的部落群居,所以山海关就成了隔绝中原与东北关外的一道边境重镇。

当时北方还时常有鞑靼和瓦刺寇边,再加上北元蒙古势力南袭,朱棣设立京都位置靠近这里,又是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民间对此称为“天子守国门”。

然而到了崇祯帝的时候,大明内忧外患,李自成在国内攻城略地,外面又有后金虎视眈眈。到了公元一六四四年,李自成攻下明朝首都,崇祯帝死战不退,最后吊死煤山,民间称此为“君王死社稷”。

等到明朝最后一个皇帝永历帝被吴三桂绞杀于昆明,大明也就此消亡,正所谓“社稷亡,君王死。”

相比较于明朝,想想南宋,重文轻武,屡次被侵略却仍无作为,就连丞相、三军统帅这样位高权重的大臣都能当汉奸,大宋皇帝甚至还被金人赶到了海上。

华夏历史上从来不缺有远见有担当的先驱者,只是华夏人向来都只注重内耗,从来都是自己人打自己人。

倘若我们都能团结起来,那么汉人的脊梁绝对不会弯曲,因为没有人能做到;倘若我们都能团结起来,那么汉人的脊梁将不会折断,因为在敌人碰到我们的尊严之前,他会先行倒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