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资产阶级革命萌芽时,成立的组织不少,为何难成事?

面对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无数爱国志士纷纷投身到拯救民族危难的行动中去。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维新志士们大声疾呼变法图强,直至血洒长街。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众揭竿而起,以血肉之躯抗击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佯然入侵。然而这些救亡图存的爱国之举并未能改变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濒危险境。严酷的现实使一部分资产阶级志士开始认识到,只有采用革命手段推翻满清贵族的腐朽统治才是救国救民的唯一出路。早在光绪二十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在檀香山创建了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口号。光绪三十一年,孙中山联合其它革命团体组成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革命派一方面在政治思想领域批判改良派反对革命的谬论,一方面枳极发动反清武装起义。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反抗,川、鄂、湘、粤等省发动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同年10月10日,湖北革命团体文学社、共进会在同盟会的推动下,发动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纷起响应。两个月内,全国大部分省份先后宣布独立。孙中山于同年12月回国,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次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2月 12日,清帝被迫宣告退位,统治中国达260余年之久的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结束。

孙中山,名文,字逸仙,咸丰六年(1866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 (今中山县)翠亨村一个农民家庭。曾先后在檀香山、香港等地读书。光绪二十年因不满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确立了以武力推翻清王朝的目标。光绪三十年建立同盟会于日本,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纲领,领导与保皇派论战,发动反清武装起义。1912年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是光绪九年时的孙中山旧照。

孙中山在求学期间,即积极进行政治活动,结识了一些不满清朝统治的青年和会党成员,如陈少白、尤列、杨鹤龄等人就足孙中山最早的同行者。这是光绪十四年(1888年),孙中山与友人陈少白、尤列、关心焉等人的合影。

光绪二十年(1894年),孙中山在擠香山联合华侨20余人,组成了中国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一兴中会,提 出 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纲领,随后决定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在华南和海外华侨中开展革命活动。

光绪三十年(1904年),光复会成立于上海,以蔡元培为会长,以 “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为宗旨,以暗杀和暴动为革命的主要手段,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陶成章、龚宝铨、徐锡麟、秋瑾等人。宣 统 二 年 (1910年)陶成章又在日本东京成立光复会总会,推章炳麟为会长,赴南洋、浙江、上海等地发展会员。宣统三年武昌起义爆发,光复会员在汕头、浙江、上海、苏州、镇江等处响应。1912年陶成章被陈其美派人刺杀后,该会解散。

华兴会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在长沙建立,黄兴为会长,宋教仁、刘揆一为副会长,以“驱除鞑虏,复举中华”为宗旨,以“雄踞一省与各省纷起”,进而推翻清政府为战略方针。图为华兴会部分成员合影。前排左一为黄兴、左三为胡瑛、左四为宋教仁,后排左一为章士剌、左四为刘揆一。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孙中山为筹集革命经费,以中华民务兴利公司的名义发行侦券。孙中山在筹集革命经费时得到众多华侨的慷慨援助。黄兴(1874—1916年),字克强,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早年曾先后人家乡私塾、长沙城南书院及两湖书院读书,接受过西方资产阶级思 想的熏陶。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赴日留学,光绪二十九年参加拒俄运动,旋回国,次年与宋教仁等人筹建华兴会,任会长,光绪三十一年与孙中山合作,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任执行部庶务,居协理地位。之后多次参与组织或指挥在华南的武装起义。武昌起义后任革命军总司令,在汉口、汉阳与北洋军鏖战。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临时政府北迁后任南京留守。“二次革命”时在南京任讨袁军总司令,败后去日本,转赴美养病。1916年四国,不久病逝。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上海成立,此为同盟会十六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创办了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广泛宣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大造革命舆论,同改良思想展开论战,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迅速髙涨,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革命方略》为 M 盟会文件汇编。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秋冬间由孙屮山、黄兴、章太炎等人编定。宣布国民军宗旨为推翻清朝政府,建立国民政府,号召国民军官兵与全国民众同心协力共负其责。规定革命后,军政府要经过军法、宪法之治,然后解除军政大权;制订国民军的编制纪律等。此外还确定了军政府对外的政策及在占领地区的管理办法等。以后不少地区革命党人发动起义后都在一定程度上实施了上述部分内容。

朱执信(1885— 1920年),广东番禺人,广州教忠学堂肄业。光绪三十年(1904年)留学丨4本,次年参加筹组同盟会,任评议部评议兼书记,为《民报》撰文,同改良派论战,并片断介绍科学社会主义。光绪三十二年回国后,任教广东高等学堂,宣统二年 (1910年)与谋广州新军起义,光复广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