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句唐诗经典名句,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你们虽喧腾一时,但死后都身名俱灭,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个人的作品却如江河长流,万古不废。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此诗虽寄友人韩绰,却倾注了诗人对扬州的一往深情,历来传诵,推为佳作。读此两句,如见月下二十四桥,吹箫的韩绰(或美人)身披银辉,月色晶莹皎洁,而悠扬的箫声飘洒在秋天宁静的夜空里。

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杜甫《贫交行》)

这两句诗诗人用来谴责那些反覆无常的势利小人,并对他们投以不屑一顾的轻蔑。这些人见人得势时,趋之若鹜,见人失意时,又避之唯恐不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一比喻生动、形象, 富有概括性。后世用来表示人情反覆的成语“翻云覆雨”,即由此而来。

原诗: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杜甫《赠卫八处士》)

询问旧友,一半已离开人世,失声悲唤之余,不禁血热中肠。

人届暮年或历经劫波,在世情冷暖、往事如烟之余,往往好回忆往事,倘得闻故知音讯, 于其存殁,必然引起心灵上的震撼。诗人于“安史之乱”后重逢卫八,内心回荡着的便是这份感情。亲友凋残的事实,暗示了人生变化的剧烈,惊诧呼问的沉哀,愈见出世情更替的不测。一声“惊呼”,说尽千古乱离中相遇的悲喜。其绘声绘色,细腻传神,更无需外加任何抒情笔墨,个中情味已溢于言外。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原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原诗: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李白《江上吟》)

这两句诗用坚定而又带有嘲笑的口气,指出功名富贵的不足恃。汉水是一条由西北流向东南的河流,当然绝不可能倒流向西北,说“汉水亦应西北流”,等于我们今天常说的“太阳从西边出来”,表示绝对无此可能。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孟浩然乘船东下,诗人伫立黄鹤楼头,极目远望,直到帆影消失,惟见长江东流。

原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这两句非常凝练,十个字可作十层意思,然又浑成一片,构成一个独立的境界。在这寒冷凄清的境界里,一位老渔翁不怕雪大风寒,独自垂钓,表现出孤高儿傲的性格。诗之前两句只是写景而不著一“雪”字,至此结句一点,便觉空灵奇峭,满纸苍茫。

原时: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寒山寺,在苏州西部枫桥镇,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以为名。诗人夜宿枫桥,寒夜霜天,月落乌啼,倍增羁旅之感。睡至夜半,忽闻寒山寺传来的钟声,不禁思致悠然,情怀落寞。读此两句,令人觉得庄严古雅,尘境顿消。据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云:“独此诗流传日本,几妇稚皆习诵之。”至今每逢除夕,日本人士都想通过广播收听寒山寺钟声即是受了此诗的影响。

原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