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的蔡邕、蔡文姫父女俩

看书法史书,总绕不开蔡邕。他是东汉的大文学家、大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少年博学,好辞章,工书画,善鼓琴,等等,总之是多才多艺。还有一点很重要,是曹操的老师,二人交谊深厚。

他的几件书事彪炳千古。一是在灵帝年间,蔡邕用八年时间完成正定五经文字,以标准隶书写就,摹写上石,立于国子学堂前,颁布于天下。石刻共四百多通,这是书法史上罕见的浩大工程和壮观景象,可惜这熹平石经,大都灰飞烟灭,一些残碑断字也漫漶不清。二是创造了飞白书(一种特殊的书体,今已不存),他路过鸿都门,见役人以垂帚在刷字,返家后遂创飞白书,后世不少人仿效。三是他著有《笔赋》、《笔论》、《篆势》、《九势》等书学著作,文采斐然,立论扎实,艺术性与实用性兼擅,这当是他对书法最大的贡献。

在《笔论》中,他指出,“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为书之体,须先入形,……纵横有象者,方得谓之书矣。” 他论述了书作与书者情怀的关系,明确阐述了书法与自然、社会中形和象的关系,而类物象形、表记心灵正是书法艺术的本质特征。他在《九势》中说,“夫书肇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又说“藏头护尾,力在其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 这明确了书法美是自然美的折射,矛盾的对立统一是自然规律,也是书法美的源泉。并指出书法是汉字与独特书写工具一一毛笔相辅相成的结晶。这些论点具有美学的高度,闪耀着哲理的光芒,至今沿用不衰,可见蔡邕之不凡。

偏偏他又生个争气的女儿蔡琰(字文姬),也是三国时的大文学家,大诗人,大音乐家,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其容貌俏丽,文章风流,经历独特,影响广大,在民间的名气,估计比他父亲大得多。

她命运多舛,遭受三次婚姻。青春时嫁给门当户对的卫仲道,可惜卫体弱多病早早亡故。她后被匈奴左贤王所掳,在大漠边塞生活十二年,生下了一儿一女。后曹操念及蔡邕老师旧谊,派人用重金将其女儿赎回汉庭。 “文姬归汉”的故事,传扬至今。她归来之后,曹操又将文姬许配于董祀,传说遭董猜忌,待她不好。蔡文姬为曹操编纂史书,曾将家父遗失了的古籍,靠背诵默写出四百余部,不出差错,怎不让人叹服! 又说她与曹操的风流韵事,与曹青梅竹马如何如何,传得沸沸扬扬,其实两人年龄相差三四十岁之多! 自古女子为“红颜祸水”,想她坎坷一生,婚姻不幸,既使满腹才华,貌比天仙,又能幸福到哪里去!

蔡氏父女,虽生于乱世,能以大才奇才脱颖而出,可赞可佩! 其父诗文书论得以流传,其女的《悲愤诗》等诗歌,以及音乐辞章《胡茄十八拍》长留人间,为中华文化宝库添上一缕文脉,足以告慰二位先哲,也泽及后代学人呀!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