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早在掌权之前,就暴露了她会卖国求荣,只是人们没有注意到

咸丰十年,也就是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到达天津附近海面,攻克大沽,占领天津,在通县击败清军主力。

京城震动,咸丰皇帝带着后来的慈安、慈禧两位太后以及一众亲信,逃往热河。

咸丰皇帝让弟弟恭亲王奕䜣留在北京,跟侵略者谈求和事宜。

奕䜣几乎完全答应了英法的无理要求,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

这时清政府的实权掌握在与咸丰皇帝一起的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大学士肃顺这些人手里,他们将奕䜣看作政敌,想尽办法排挤他。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丰皇帝在热河驾崩,他六岁的儿子载淳继位。

咸丰皇帝临终留下遗诏,由载垣、端华、肃顺、景寿、穆荫等八人辅政。同时将自己的两枚御印赐给慈安、慈禧,以后的诏书,要有这两枚御印才算生效。

咸丰皇帝以这样的方式来平衡顾命大臣和太后之间的权利。

八位顾命大臣和太后在政治实力上可以说是势均力敌,可这时是在热河的行宫,周围全是八大臣的势力。

所以当慈禧提出要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时,立刻遭到了八大臣的反对。

这时慈禧敏锐地觉察到,这是她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于是她想办法把自己的心腹遣回到北京,与在京留守的奕䜣取得联系,寻求奕䜣的帮助。

奕䜣本来就受到八大臣们的排挤,对这些人非常痛恨,所以一接到慈禧太后的求救,马上决定帮助她们除掉八大臣。

八月一日,奕䜣获准到承德避暑山庄拜谒咸丰帝的梓宫,这天,他与两位太后见了大概两个小时的面。

也就是这两个小时,他们制定了破釜沉舟、鱼死网破的计划。

奕䜣在热河一共呆了六天,期间他要保持镇静以麻痹顾命八大臣。

六天后,奕䜣返回北京,开始准备政变事宜。

九月二十三日,咸丰皇帝的梓宫启驾回京。慈安、慈禧以及小皇帝只陪着梓宫走了一天,就找借口从小道先回北京了。

二十九日,慈禧一行回到皇宫。

三十日,政变发动,朝廷宣布谕旨,陈述了八大臣的罪状。然后将八大臣全部缉拿。

十月六日,载垣、端华被赐自尽,肃顺被处以斩首,其他五人被流放充军。

一场惊心动魄的政变就这样落下帷幕。

在宣布八大臣的罪状中,第一条中就写道:“载垣等不能尽心和议,以致失信于各国,淀园被扰。”

从这一条中,我们可以看出,慈禧是在向外国势力表示,她是会向各国“尽心和议”的。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