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景巽的书香人生

2002年5月,谢景巽在自己的书法作品前留影。

谢景巽墨宝。

核心提示:

谢景巽(1921—2009),儋州首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出生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和镇的一个书香家庭。自幼聪明,酷爱诗词和书法。她的一生,坎坷曲折,命运多舛,不管身处怎样的逆境,她都不忘习诗练字,她曾被下放农村受“管制”多年,虽无机会挥毫泼墨,但在放牧间隙,以牧鞭为笔、大地为笺,暗自练写不辍,成就了她诸体皆通,诗书合一的书法人生。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她的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书法展并获全国大奖。

谢家有女 自幼聪慧

谢景巽祖籍中和镇,曾祖父是当地一位知名书法家,祖父也是读书人,童年的谢景巽在祖父的指导下认字写字,6岁时进了当地的小学,当时班里只有她一名女学生,也是年龄最小的,但语文和书法成绩在班里是最好的,天资聪慧的她深得同学和老师的喜欢。也就是从那时起,深受东坡遗风惠泽和熏陶的她,在幼小的心灵里,就对书法和诗词艺术充满了向往,暗地里下决心要做像苏东坡那样的文人诗人,为谢家传统的书香之家美名增色添彩。 1934年夏天,从广东燕塘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黄埔海军学校任陆战战术教官的父亲谢家林,想念在家乡的女儿,希望她能到广州来接受更好的教育。父亲深知女儿胸怀大志,天赋也好,他只想女儿能在教育条件较好的广州读书。可没想到的是,女儿刚从海南的乡村小学来,却能在大城市的入学考试中出类拔萃——以高分的成绩考上了当时广州最好的中学之一——广东省立广州女子中学,他觉得很体面。这所中学的校长邓不奴是广东当时有名的教育家。她办学严谨,注重体育和美育,鼓励学生参加校外活动,在当时的环境下,属于思想开放、风气纯正的学校,这又给谢景巽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最惊奇的是,谁都没有想到这位从海南来的小姑娘会在诗词写作、书法艺术、手工裁剪等方面胜人一筹,并在年级的语文、美术、书法等科目中常常名列前茅。年少的谢景巽在广州女中学习成绩优秀、人际关系和善,她以为日子会在这种美好的校园度过,在这里积累着学识,成就名声,好安慰疼爱自己的父母;同时也在这里提高个人素质好报答社会,报效祖国。无奈风云突变,1938年,侵华日寇的铁蹄踏上了广州。为了逃生,打算上高中的谢景巽不得已放弃学业,遵从父亲的安排,和母亲、弟弟返回故乡中和镇。

投身抗日 才华初显

从广州回到中和后,她的祖居因为多年来缺少人气而显荒芜,就连从小围着玩耍嬉戏的杨桃树也都落叶枯萎了,眼前的一切,让人备感心酸,山河破碎,民不聊生, 受进步思想熏陶的谢景巽决意离家参加抗日工作。离别故园时,谢景巽写下了平生第一首诗,题为投身抗日:“暴雨狂风遍敌区,匹夫振臂与驰驱。拯民救国无岐路,抗战安家只一途。我自激昂辞母弟,人多慷慨别妻孥。情怀澹荡知何似,明月秋江映玉壶。”这首诗读来慷慨大气,掷地有声。谢景巽和同为抗日爱国的同学赵雪芳徒步经过千辛万苦的跋涉,到达了当时设在白沙的儋县抗日政府,在国民政府里,当文书,写公文,为抗日做了大量的工作,她的这一段经历,在王焕(当时的抗日国民政府县长)后来的回忆录里是这样描述的:谢景巽,儋县中和人,淑真聪慧,学得一手好的颜鲁公碑字体。我忝任县长,谢小姐与谢良俊、梅霖生、赵雪芳等同志来县府行署请示推进敌后工作。谢、赵两小姐愿意在县府工作,我以其志可嘉,乃派为县府事务员。1943年,王毅司令出行抵达本县,见县府客厅中的国父遗嘱字体秀劲,颇为欣赏,询问是谁写的?我回答是本县女职员所写,王司令稍表惊讶,立即召见谢小姐当面嘉奖,并询问谢小姐能否赴司令部工作?景巽不愿只身远离吾县,婉词谢绝,我卸任后,谢小姐也卸职归家,此后音讯渺然。从这段文字里可以看出,当时青春年少、才华出众的谢景巽在书法艺术上已经有很高的造诣了,她的工作也深得上司赏识的。她以笔为枪,同日寇作斗争,居深山野岭不以为苦,风餐露宿不觉其辛,当时物质特困,后方缺少军备防护,敌人来袭,枪声一响,即卧地深藏或迁别处,住的是茅寮,吃的是野菜。治病的药品奇缺,瘴气为虐,治病唯靠金鸡纳霜一种,而最凶残的就是恶性虐疾,得此病者十有九亡。不久,赵雪芳亦不幸染上此病,当时,适逢河水大涨,派人请医,过得去回不来。医生次日来时,赵雪芳已奄奄一息,悄然去世,年仅22岁,安葬时竟只有树皮一张。患难挚友的突然去世,给谢景巽的打击极大,好长一段时间她都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不能自释,多年后她曾填词《桃园忆故人·缅怀亡友赵雪芳》:“山河处处呈欢笑,国步中兴已肇。虔望远峦云袅,报与斯人晓。赤心青鬓香埋早,缘为救亡敌扰。巾帼英魂缥缈,却是神州宝。”谢景巽对这位英年早逝的学友、战友、挚友始终无法忘怀,几乎每年,她都会和赵雪芳依然健在的家人通通电话,叙叙家常,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亡友永远的怀念。

牛鞭当笔 习诗练字

抗战胜利后,谢景巽先是回到中和镇当了一名小学教师,后又到私立海南艺术学校高师班读书,艺园奋习,以优异的成绩拿到大专文凭。海南解放后,她又到海南区党委主办的暑期学习团参加了政治培训,培训结束后当时的海南妇联、青年团、报社、工会等单位都到学习团选工作人员,最后,海南省妇联的一名领导选中了她。到妇联后,她先是做文书,后又提升当了宣传部干事,那时妇联的文件、宣传资料,从起草、刻钢版、油印到分发都由她一手完成。出色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妇联领导的重视和赏识,本来,生活和前途铺展在她面前的是一条金光大道,无奈世事难料,命运又一次作弄了她。由于家庭成分和社会关系复杂等问题,土地改革一开始,谢景巽就被清理出队,发配回中和镇被监督劳动,回乡当了“五类分子”。离开妇联时,妇联的领导对她依依不舍,送给她一支派克笔,嘱咐她不要忘了学习。回到中和时,她除了这支派克笔外,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了,在参加生产队劳动间隙,她用这支派克笔为左邻右舍的村民写家书。然而不久,她的这一举动被生产队的领导发现了,派克笔被没收上缴,理由是怕她拥有这支笔,就有里通外国的机会,并规定今后她不得再动笔墨。

在农村劳动期间,谢景巽参加过天角潭等水库水利兴修,当时挑土一担发一个牌,谢景巽从不偷懒,扁担不离肩。后来个别管发牌的民兵见其身材瘦小,实在不堪重负,偶尔也偷偷多发两三个牌给她,以减轻她些许负担。但亦有少数民兵,见其是“五类分子”,特意给她多上一锹土。多年后谢景巽参观天角潭大坝时,曾作诗一首:“战斗英雄不让先,巨龙擎引直奔前。拦腰库贮源头泊,挥臂人开岸上田。万里长春驱旱魃,一劳永逸享丰年。嫦娥想恋潭前水,应讶银河落九天。”诗中并无当年的艰辛岁月,屈辱流汗,多的却是一份热情讴歌,豪迈情怀。

文革开始后,谢景巽被安排给生产队看牛群,这些牛皆老弱病残,都无劳动能力,且已瘦至皮包骨头,常常因养不好而倒地便亡,所以大家都不愿去养。这份差事自然落到她这样的“五类分子”身上。从手执牛鞭的第一天起,谢景巽便早出晚归,风雨无阻。牧牛并不需费多大气力,但却费心劳神,整天泡在草地上,长年累月,日晒雨淋,渐渐地谢景巽由感冒而至气管炎,终于引发严重的哮喘病。有一次哮喘病发作,随身携带的三片安茶碱吃下去也不济于事,几近绝气。幸亏路人见状,回生产队报告,由其亲戚送医院才幸免于难。

这段痛苦的日子在记忆中给往后的谢景巽却留下了别样有情趣的回忆。谢景巽告诉记者,牧牛最辛苦的是雨天,较清闲的是收割之后的晴天,冬收而未春耕时则是牧牛人最幸福的时光了。把牛赶到收割后的稻田里,任牛群在暖暖的冬日阳光里悠然觅食,这时她会把夹在衣服里的书报展开,读上一番,滋味无穷。而间或以牛鞭当笔,沙地为纸,让心中感受尽情抒发,好不痛快。有一天,当写下“牧人最喜常青草,绿毯牲粮托晚年”后,吟哦之下,想到长期陪伴她度过艰难岁月的白发慈母,她不禁悲从中来,潸然泪下。

诗书合璧 精彩纷呈

文革终于结束,经历20多年蹉跎岁月,谢景巽迎来了人生的转折。落实政策时,原海南妇联老领导和同事都自发地赶到海南落实办为谢景巽落实政策作人证。经过几番周折,终于迎来了彻底平反。之后的人生岁月里,谢景巽倾心于教育事业,尽心尽责。她先后在南丰中学、那大二中任教,在南丰中学执教期间,学生语文成绩普遍较好。后因经常哮喘,无法上课,且离医院较远,组织上关心她的身体,调她到那大二中,靠近市人民医院,以求情急时可在第一时间为其就医,使其尽快康复,因此学校安排谢景巽半职半休,机动工作,不再上课,主要负责板报宣传。由此,学校板报由原来3大面增至10面以上,一切操作全由她一人负责,谢景巽不负组织重托,定时出版板报,使板报成为二中校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她退休后,正值国家改革开放,文化艺术全面开花,被约束已久的中华诗词至此光芒重放。自小受东坡文学遗泽熏陶的谢景巽,情不自禁地重拾笔墨投入诗词和书法两块园地。海南诗词学会成立后,当时的省委书记许士杰题字的《琼苑》出世了,一些文人墨客到儋州采风,谢景巽爱好文艺之心也开始重新萌动,一些积淀于脑里的诗句活了,胆量够了,抚今追昔,不禁和泪醮墨,写起诗填起词。给《琼苑》投稿,也给当时档次极高的《华夏吟友》寄稿,都被辑用。于是,她向海南诗词学会、中华诗词学会申请入会,均被批准。

海南书法家协会成立后,谢景巽就暗自有了目标,要加入海南书协。当省书协向全省征稿时,她鼓起勇气自撰自书,一连三届入选入展,创造了会员条件,她后来成为儋州较早一批加入省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市诗联学会1996年成立后,谢景巽当选为常务理事。多年来,她的诗词书法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如1983年,她参加全省妇女书法比赛,获省级二等奖;1986年参加“中华如意杯书法大赛”获优秀奖;1988年国际“神墨碑林”征稿,入选并刻碑;1992年全国硬笔书法大赛获二等奖;1993年儋州“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书法比赛获一等奖。她八十岁高龄时,依然笔耕不辍。在海南省档案馆、海南省书画院联合举办的《海南省首届书画名家精品展》中,她举笔挥毫以隶书体书写自己撰的《颂海南解放》七言律诗,展出后,被省档案馆收藏,并发银质艺术塑像一座。在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主办的“中国近现代书画展”中,谢景巽以自撰自写的《红色娘子军赞》七律一首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后又入选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举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2周年“中华魂”书画展,她的书法作品还被辑入《中国现代艺术家作品集》、《当代亚洲硬笔书法艺术家经典》、《中国文化名人大辞典》等。在诗词创作上,谢老同样热衷“老夫喜作黄昏颂”,为儋州大地不断发生的新事物、新景致,建设中的种种辉煌业绩,握笔抒怀,以诗词抒发内心感受。这时的她,书法风格日臻成熟,且常变常新,书法作品诸体皆通,精采纷呈。楷书端庄工整,隶书纯朴古拙,行书飘逸洒脱、笔酣墨畅。(记者梁娥 吴宗绩 编辑梁娥 吴宗绩)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