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

如何与他人、与朋友相处交往,向来是一个很困扰人们的问题。

《庄子》里面有一句话,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意谓贤者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这句话,千百年来被很多人视作圭臬、奉为至理,成为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理想标准与至高境界。

张小娴说:“都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可是,喜欢上一个朋友,总想靠近他多一点,总想和他更好。这一进一退、浓淡远近之间的分寸,得要经过多少年的历练,又得要有多少聪慧,才能够好好把握?走过漫长日子,衣衫都老了,渐渐明白世道人心,于是,愈是珍惜一个朋友,愈是不敢跟他靠得太近。”对她的这种感触,大概很多人都心有同感。

然而,我们常常纠结于如何才能达到“淡如水”式的交友境界,往往忽略了一个关乎本末的问题,即——先有君子才会有“淡如水”式的交情,还是只要“淡如水”就是君子之交了。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应该先修君子之德、进君子之学、养君子之性、悟君子之道,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君子,还是仅仅单纯追求平淡如水的交友之法?

那么,何谓君子呢?《礼记·曲礼上》中给其下过一个定义——“博文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也就是说:见闻广博、学问深厚而又知道谦让,力行正道从不懈怠,这种人就是君子。简单说来,君子就是有学问、有修养、才德出众的人。

孔子他老人家应该是非常推崇君子的,他曾经N多次地同他的弟子们谈及君子,比如:“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他还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博闻强识、敦善不殆也好,三道、九思也罢,仅看定义、概念和特征,总是显得笼统和飘渺,到底不如举例说得清楚和听得明白——

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美学家,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者,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与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双子星座。《清史稿》中称其“多闻博学,志节皎然”,这个评价非常合乎《礼记·曲礼上》中对“君子”的定义。

王夫之晚年自建草堂,隐居在湘西石船山下,著书立说,笔耕不辍。一日有朋友来访,相谈甚欢。至暮,朋友将别,他起身送行。衰弱的身体加之饮了些酒,风中的王夫之步履蹒跚。朋友见状,不忍让其相送。王夫之也不勉强,执朋友手说:“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

朋友拱手而别,行至半路,忽然想起有东西落在王夫之处,于是返身来取。回到石船山下,远远看见草堂边年迈的王夫之仍然恭恭敬敬地站在原处,望着他远去的方向。朋友大为感动,王夫之说:“我说过的,我心送君三十里。”

这就是王夫之——一位真正的君子——的待友之道。倘若这位朋友没有返回,他和几百年后的我们都不会知道王夫之是如何实践“我心送君三十里”的承诺的。当然,我们也就看不到这个令人感动而又赞佩的君子之交的场景了。

与这样的人交往,或者这样的一个人与朋友交往,还需要计算进退分寸、纠结浓淡远近、依赖多少聪慧、走过漫长日子、待到衣衫都老吗?如果真是君子,之间的交往大概不会刻意区分是水是醴,一定会是浓淡皆宜,远近皆安,水醴皆甘。

反观现在的我们,莫要说以心送友三十里,可能朋友辞别离去不到三十米,我们就已经坐在电视或电脑前,或者打开手机看微博、刷微信了。以这样的境界和状态去追求“淡如水”的交往,这种水质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