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一生犯2个错误:“骂”错三人,“写”错一事,后世无人不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短短的14个字,却是对鲁迅先生一生最好的评价。面对敌人的凶恶,他丝毫不屈服;但面对劳苦大众的疾苦,他毕生都在呐喊,企图用自己的一支笔,唤醒更多的中国人,拯救更多的受苦人。鲁迅一生可谓正直,但也曾犯下2个错误,总结出来就是“骂”了3个不该骂的人,“写”错了一件不该错的事。

鲁迅的作品是小时候难忘的记忆,因为他入选到课本里的文章太多了,而且很多都要求背诵,小编和身边的人都是被鲁迅“摧残”成长起来的一代。鲁迅先生是一位文学巨匠,虽然他的作品入选课本的数量被删减了许多,他引发的争议也越来越多,证明鲁迅并不完美,但丝毫不影响他是那个时代的先驱和新文化的方向,连国外的人都对他赞誉有加,占据了东亚文化的大部分版图,实至名归。

鲁迅不完美在什么地方呢?首先,鲁迅“骂”过很多人,京剧大师梅兰芳是一代名伶,戏剧界的绝对翘楚,但鲁迅却嘲讽他,说他“伟大的艺术就是男扮女装,不男不女”,这话其实很难听,两人终身不再往来;林语堂也是一位著名作家,文学巨匠,鲁迅对他更不客气,互骂“畜生”;梁秋实也遭过鲁迅先生的批评——“丧家的乏走狗”……

他批评了很多人,后来发现这3个人还是挺好的,但鲁迅先生当时吵急了。就像现在的人们在网上吵架一样,吵急了就不讲道理了。但鲁迅先生正是对国家、对民族充满了忧患意识才与人起的争执,并非个人的对错。但有一件事情,他的的确确是“写”错了!

鲁迅先生在自己著名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写道,弃医从文是因为在仙台学医的时候看过一部“电影”,当时的情节是一群冷漠的国人在围观同胞被日本人斩首,麻木不仁,没有丝毫的表情,这让他觉得学医只能救个别人,需要一个更加大声疾呼的职业,于是他选择了从文。

这样的讲述后世无人不知,而且深信不疑。不过,真有一些有心人对此做了详尽的调查,他们甚至翻阅了无数的档案和资料,最终得到了明确的结论:鲁迅先生在仙台学医的时候,各大电影院根本没有放映过他口中所说的影片。鲁迅在《呐喊》的序言里“写”到的“弃医从文”的理由就变成了一个错误。

但凡事无绝对,这本身就是给小说写的序言,出现虚构元素也理所当然;也或许是鲁迅先生记忆出现了偏差,这都是极有可能的。但是他为国为民战斗的心,是真实的,大家认为呢?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