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皇帝忍了很长时间终于等到乾隆归西,他做了什么?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二十日,湖广总督毕沅征剿白莲教起义时,上了一道奏折,在奏折末尾写下了“仰副圣主宵旰勤求,上慰太上皇注盼捷音”的话,这本来是祝福歌颂的套话。但是敏感的乾隆立刻意识到了问题,毕沅将歌颂嘉庆的话放到自己的前面,分明是没分清主次。此时,乾隆刚交出皇位二十天,立即大动干戈,下旨斥责毕沅,说军国大事自己仍旧亲理,嗣皇帝不过聆听教诲,学习经验。毕沅不遵旨办事,是不是有什么意见?

乾隆几乎把一切权力都紧紧攥在手中,嘉庆只好夹着尾巴做人,每天对乾隆毕恭毕敬俯首帖耳。以至于外国使者看到这一幕,不明白嘉庆为什么整天不做事,只顾宴饮游乐,侍奉太上皇的时候,太上皇喜悦他也喜悦,太上皇笑他也笑,形同牵线木偶。

嘉庆皇帝忍耐功夫很强,也是个孝子,他不仅在乾隆面前低声下气,在和珅面前也大气不敢出。表面上嘉庆对谁都彬彬有礼,实际上内心有太多不快,他把这些全都藏在心里,颇有勾践卧薪尝胆的风范,只不过嘉庆没勾践那么狠。

忍了三年多,终于等到了乾隆归西的那天。弥留之际,乾隆仍然抱怨说:“可惜军务没有处理完,留下了大遗憾。”临死前,乾隆紧紧攥着嘉庆的手,眼睛望着正在交火的西南方。尽管他很不情愿,但还是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嘉庆和珅终极PK

嘉庆可能是清朝品德指数最高的一个皇帝,他像祖父雍正一样勤政,品行端正,生活简朴,为人宽厚,而且非常自律,关心民生疾苦,一心想做一个好皇帝。在清朝正史野史中很难找到他荒淫、昏庸、阴险的记录。可惜,尽管是这样一个皇帝,也没能挽救清朝的衰落。所以,在很多人眼里,嘉庆是一个平庸皇帝,也是一个悲剧皇帝。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