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唐玄宗听从杨国忠的安排,安史之乱就可能不发生

如果唐玄宗听从杨国忠的安排,安史之乱就可能不发生 | 文 三只眼读史

安禄山和杨国忠一向不和,每当两人在朝堂前的龙尾道上相遇时,彼此都要向对方怒目而视,都不肯低头。历史上都说杨国忠靠着杨贵妃的裙带关系,才有机会玩弄权术,把持朝政。其实情况不完全如此,试想一个只知权谋,不懂行政事务的纨绔,怎么可能上升到宰相的地位,那是一个日理万机、纷繁复杂的工作,而且唐玄宗虽说宠信外戚,但也绝不是一个政治白痴。

安禄山在范阳北筑建雄武城,利用担任节度使的便利,招兵买马,设立密不透风的防线,又收干儿子多达八千人,充当自己的亲兵,蓄养战马三万匹和无数牛羊,所有通往范阳的路口,都有亲兵家将把守,并且私下与外族人通商交好,一副野心勃勃的样子。安禄山回到朝廷,也从不把杨国忠放在眼里,目空一切,飞扬跋扈。

杨国忠打听到安禄山的所作所为,时常向唐玄宗密奏,引起了唐玄宗的警觉,然而安禄山已经拜在杨贵妃裙下当了干儿子,所以杨贵妃不停地在唐玄宗耳边帮安禄山说好话。安禄山认杨贵妃做干娘一事,也并非野史相传那样,是贪念杨贵妃美色,对于一个枭雄,我们不能以市井的想法去妄加揣测,他就是要杨贵妃替他在唐玄宗面前说话,消除朝廷对他的猜疑。

一天,杨国忠忧心忡忡地私下对唐玄宗说,外面传言安禄山要谋反,唐玄宗刚要深入了解,杨贵妃恰好在旁边,随口说了一句:将相不和是朝廷隐患,陛下要明察千里哦。唐玄宗一听,便联想起安禄山平时与杨国忠之间的龌龊,也就根本没有把杨国忠所说放在心上,反而劝杨国忠不要和安禄山互相攻击,然后又担心安禄山有什么误会,还特意对安禄山进行奖赏,并把陇西马群的掌管权交给了安禄山。

安禄山得到了大量的战马,顿时如虎添翼,回到范阳后立即谋划反叛事宜。后来,安史之乱突然爆发,直逼京城,皇帝被迫南巡,来到马嵬坡,军士哗变,缢死了杨贵妃,砍死了杨国忠。杨国忠临死前大声呼喊:陛下,如果您早早听我直言,杀了安禄山,哪来这场叛乱啊!现在想来,如果唐玄宗及早限制了各个节度使的权利,对安禄山采取一些防备措施,也许真地就不会发生安史之乱,让百姓流离失所了。

用生动的故事,讲述枯燥的历史,请关注“三只眼读史”。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