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惨败,此大臣提出这个「铁血奇谋」,若采纳,日本必败!

袁世凯的民国风云二十一年(8)变法前的乌云

由于练兵成效显著,1897年,袁世凯擢升为直隶按察使,次年又升任为工部右侍郎,但仍系小站新军的第一负责人。

其实就在袁世凯选调入京的前三个月,由维新党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领导的戊戌变法轰轰烈烈的铺展开来。

说到戊戌变法,我们有必要了解下整个变法前的背景及变法的大致经过。

1894年,清廷在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次年,李鸿章作为大清国的全权代表赴日本马关开始谈判。

在李鸿章出发前夕,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明确开出了和谈的条件,即必须割地、赔款!

清廷内部就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1895年2月22日,这天和文武群臣上朝的惯例没有什么区别,凌晨的北京5点钟天刚蒙蒙亮,西太后慈禧为了免于落下割地赔款的恶名便对外宣称身体抱恙,一反常态地让光绪皇帝主持临朝工作。

殿下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军机大臣翁同龢、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太子少保孙毓汶等一帮大臣表情严肃、衣着端庄地分排而立。

众臣三叩九拜后,光绪皇帝望着金銮宝座下的群臣起头便道:“朕闻日寇欲以割地赔款为由,逼我大清签字求和,众卿家有何高见?”

沉默半晌,见殿中无人应答,李鸿章整饬衣冠出班答道:“赔款可议,割地万万不可,如若日寇不应,臣可归耳!臣不愿做遗臭千古割地苟安之辈。”

光绪皇帝微晗顿首,心中惊起一丝欣慰。

太子少保孙毓汶见光绪态度肯定,连忙收整衣冠出列道:“日贼来势汹汹,倘若回拒割地事宜,臣恐京师不保矣!”

文廷式迅捷而出疾声厉色道:“孙大人莫非日寇所遣之细作?日寇虽凶,但我大清迁都以避,仿拿破仑侵俄时,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以焦土之策与日贼血战到底,届时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也!”

看着殿中重臣嘈嚷之声,光绪皇帝陷入了沉思便道:“众卿家休得再议,朕非亡国之君,汝等臣子亦非亡国之臣,待此事报奏太后自有公断。”

朝会很快散去了,光绪皇帝回到了居所将早朝所议报与西太后慈禧。

慈禧当场没有给出明确答复便让光绪皇帝退下,随即召来李鸿章敕令道:“日寇虽狼子野心,但我大清国式衰微实乃难以御晦,尔等可量中华之物力结帝国之欢心。”

李鸿章领诺退下,心中自然万般无奈。

在启程前往马关前的无数个夜晚,李鸿章静静地望着窗外的明月辗转反侧,他曾有过年轻时血洒疆场以报国恩的冲动,也曾有过编练淮军以图振兴的憧憬。

但这一切还是未能让一个病入膏肓的大清帝国起死回生,既然无法改变国家宿命,那就让我李鸿章做一个国家的罪人吧!

3月13日,李鸿章以头等全权大臣的名义,率领美国前国务卿科士达等人抵达马关。

在谈判中,双方唇枪舌剑你来我往,伊藤博文甚至耍起流氓极尽嚣张之能事道:“不论贵国版图内之何地,我倘欲割取之,何国能出面拒绝?”

李鸿章沉默半晌大气不敢出,只得委曲求全将谈判进程徐徐图进。

然而,当谈判双方陷入了焦灼状态,事情有了新的转机。

3月24日,第三轮谈判后,身心劳累年过七旬的李鸿章从谈判现场乘轿抵达住所,华轿刚落,李鸿章突然遭到了日本人小山丰太郎的火枪伏击,李鸿章左脸受伤,流血不止。

小山丰太郎暗杀李鸿章的理由也很奇葩,就是为了让中日间的战争继续下去!

以现在看来的确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一个战胜国的国民觉得日本吊打清国,把清朝按在地上摩擦还不过瘾,为了让日本继续对清廷用兵竟然手刃战败国的谈判高官!

这种激进变态的心理在世界历史中也只会发生在日本大和民族这个扭曲的种群身上。

小山丰太郎也许是被那首“摩擦,摩擦,这地真光滑”的烧脑神曲搞坏了脑子。

现在想想流行歌曲确害人不浅!

李鸿章被刺的消息就像一枚在广岛上空爆炸的原子弹,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和首相伊藤博文获悉后,惊骇不已高度紧张。

在日本政治家们看来此次清国使臣遇刺会造成两种非常恶劣的态势。

一是西方列强以此为由将日本的势力驱逐出中国;二是李鸿章作为清国全权代表愤然中止此次和谈。

为了尽可能降低此次暗杀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事件发生的当日,震惊不已的日本天皇立即派出最好的御医团队前往李鸿章下榻的行馆为其疗伤诊治,并于次日正式发表谕旨严厉谴责行凶者,严惩狂妄之徒。

而陆奥宗光和伊藤博文也先后前往探视慰问李鸿章。

在此后的谈判中,李鸿章通过被刺事件大做文章,最终迫使日本将原来要价的三亿两白银砍为两亿两白银。

至此满清王朝割地、赔款、开埠通商已成定局,中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在这种情况下,要求变法图强的爱国维新人士在康有为、梁启康的率领下于同年5月2日聚集在都察院门前上书请愿,请求光绪皇帝迁都、练兵、变法图强。

但清廷出动衙役驱逐了上书举人,并拒绝了康有为、梁启超等数千爱国维新人士的奏请,公车上书以惨败收场。

公车上书虽然失败了,但其影响却如多米诺骨牌一般波及全国。

(各位看官,接下来的故事将会更精彩传奇,敬请稍候,请听下回分讲。)

作者:明月秋风照当年,鱼羊秘史签约作者。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