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古代婚礼本来的面目,如果没有这六种礼节,老老实实单身吧!

婚礼在中国古代往往被叫做“昏礼",之所以用“昏”字,是因为当时人们成亲往往在黄昏进行,取黄昏时刻的“阳往阴来”之义,故被称为“昏礼”。

最早人们极其看重“结婚的意义”,觉得婚礼代表着夫妇之义、结发之恩,所以过程显得相对的简单,基本上都是夫妻两家人的事,而且这套礼仪在那时还比较严肃的,没有太多喧闹的仪式,像什么嫁女之家三日不熄烛,表达对女儿的思念,丈夫家是三日不举乐,安慰刚刚离家的新娘。哪怕在汉唐形成了所谓的闹洞房的风俗,也只是文闹,彰显一下生活的情趣,像现在有些地方那样的胡闹,信不信当天晚上,新郎不洞房,提着菜刀去你家!

周朝重礼,婚礼在那时便形成了一整套严肃的仪式,而这套仪式随着时代的变化,习俗的演变,最终成为了今人所看到的“六礼”。它包括了两家人从商讨婚事到最后完婚的过程中六个重要节点,对应着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的六个标准礼节。

一、 纳采:“纳采”为六礼之首,是议婚的第一阶段,男方请媒提亲,女方同意议婚后,男方就需要备礼去女家求婚,礼物一般是雁,还一律要活的。大抵是因为雁为候鸟,取其顺乎阴阳之意,也有说雁失配偶,终生不再成双,是取其忠贞。

二、问名:是求婚后,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即所谓的生辰八字,用来占卜当事人之婚姻是否适宜,防止同姓近亲婚姻。

三、纳吉:是男方在问名后,将占卜合婚的好消息通知女方,决定结婚的礼仪。

四、纳征:“纳吉”和“纳征”,这两项往往并在一起进行。纳征是男方将聘礼送往女家,为成婚阶段的礼仪。也就是男方向女方送聘金,后来还有了回礼的做法,女方将聘礼中食品的一部份或全部退还,或着女方把自己为男方所做的衣帽鞋袜作为回礼。聘礼的多少,物品名称多取吉祥如意的含意,数目取双忌单。

五、请期:送完聘礼后,双方就要选择结婚日期了, 而请期就是男方备礼到女家,征得女方同意时的仪式。古俗照例用雁,而礼品一般从简,而且请期礼往往和聘礼结合起来,随大礼同时决定婚期。

六、亲迎:就是新婿亲往女家迎聚的仪式,这项礼仪往往被看做婚礼的主要程序,而前五项则被当成议婚、订婚等过渡性礼仪。其中一部分仪式出自社交关系的需要,如女家的“添妆”,到男家时的“开揖”、“闹洞房”等。纯属亲迎部分的仪式则有,分双顶或单顶的花轿,扶亲妇上轿的“送亲嫂”,陪新郎至女家接人的“迎亲客”,起轿、回车马、迎轿、下轿、祭拜天地、行合欢礼、入洞房……每一过程又都有几种到十几种形式。

最后愿诸位读者,找到自己的幸福!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