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元配夫人赵春桂, 一位晓理明义的女人, 38岁时悲惨离世

赵春桂,又叫赵二妞,镇安县(即黑山县)赵家庙村(今属北镇县)人,为当地富户赵占元的二女儿。

早年张作霖当货郎走街串巷时,常往来于赵家庙一带,并认识赵占元一家。赵家除老夫妇外,还有一男四女,家道小康,因而张作霖的货物受到赵家欢迎,尤其是四个姑娘,少不了买个针头线脑、胭脂香粉之类,天长日久,张作霖和赵家人便相处熟了,赵家二姑娘赵春桂更是对他一见倾心。赵春桂虽是个村姑,据说眼睛还有点斜视,但好在家境富裕。起初,赵家人并不同意女儿同张作霖的亲事。

清光绪二十年(甲午,公元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张作霖经熟识清军小官援引,投到宋庆标下马玉昆所部赵德胜马队当兵。因他短小精悍、机警过人,加之又善相马,因而深得管带官赏识,不久即升为骑兵哨长(排长)。

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甲午战争结束,张作霖解甲归田与赵占元之女完婚。这一年,他俩都是21岁。

成亲第二年,赵氏便为张作霖生有一个孩子,但不久便夭折了。

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公元1898年),赵春桂为张作霖生下一女,名张首芳,又名冠英。

清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公元1901年),赵春桂生下一子,这便是后来子承父业、驰名中外的张学良。

清光绪三十年(甲辰,公元1904年),她又生下一子张学铭。

1900——1901年间,张作霖在岳丈赵占元的资助下,先后当上了黑山县赵家庙和北镇县中安堡一带的保险队小头目。后经不断扩充,所部已达200多人,很快成为横行辽西地区的一支最强悍的武装力量,从此开始崭露头角。

张作霖吃上官粮后,赵春桂在家里相夫教子,成了张家的精神支柱。

在新民驻防期间,赵春桂经常充当张作霖和他几位磕头弟兄的矛盾和解人。张作霖自入绿林以来,结交了各路朋友,但他性情粗暴,有时还出口伤人,即便是当年的患难弟兄汤玉麟等人和张作霖也常有口角,甚至发生激烈的火拼。

每当这时,都是赵夫人出面,三言两语即把张作霖与弟兄之间的矛盾化解。正是由于善良贤惠的赵氏,张作霖才能和那些兄弟们长久相处,保持着良好的友情。也因为赵夫人的贤能宽容,才成就了丈夫的许多大事。

与张作霖一道举事的汤玉麟曾感动地说:“嫂子真是贤德,多少大事都多亏了老嫂子啊!”张作霖也常对别人说:“如果没有她,这些年我不知道要得罪多少弟兄。今后你们有什么事,可以找你们信得过的大嫂。只要她答应下来的事,我没有不同意的。”由此不难看出,在张作霖最初走上仕途之时,结发妻子赵春桂在他的事业上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1908年张作霖因受徐世昌(东三省总督)等人的打击和排挤,不得不往陌生的辽北地区剿匪。张作霖感到当官军不自由,一度产生回家重操匪业的邪念。赵春桂苦苦相劝,向他晓以大义,说:“官场虽然有许多坎坷,可毕竟是正道。只要你忍耐一时,久后必有光明坦途。”后来,张作霖因辛亥年保东三省总督赵尔巽有功,成为手握奉天军权的要人。

1912年(民国元年)春节,赵春桂染上重病,并且日益沉重,后来导致连炕都下不了。这时,在奉天的张作霖还以为是因自己讨了妾,赵夫人有意作梗,根本不相信其病势真的危重,只委托二夫人卢氏代自己前往新民探视。卢夫人到新民杏核胡同旧宅一看,不由吓了一跳。此时的赵夫人早已病体瘦弱、面白若纸,躺在炕上不能言语。

卢夫人急忙求医讨药为她做紧急抢救,可为时已晚。卢夫人来到新民县不几日,同年四月十五日,赵春桂抛下三个未成年的孩子撒手人寰,时年三十八岁。

赵夫人死后,卢夫人从新民县给张作霖拍了加急电报,报知赵氏噩耗。可张作霖仍误以为误传误报,怎么也不相信与他有过患难深情的结发妻子会在中年突然死去。张作霖从奉天挂专车前往新民时,赵氏已经死去。作为张作霖的结发妻子,她陪伴丈夫经历的大多是生活的坎坷、创业的艰难和出生入死的风险,夫贵妻荣的享受她连边都没沾到。赵氏死后,觉得十分愧疚的张作霖,请风水先生在辽西锦县驿马坊挑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将其厚葬。

当时,张作霖已经独揽奉天军权,上至总督赵尔巽,下至那些惟张作霖马首是瞻的部下将士,无不企图巴结他以得到升迁发达的机会。所以新民县官员竭尽地主之谊,将赵氏的丧礼办得格外隆重。举丧之日,张作霖拨冗亲自由奉天赶来新民,奉天和新民县的各级官员都为赵氏披麻戴孝,仪式格外隆重。

1913年(民国二年),张作霖把其母王氏遗骨由黑山县移葬辽宁石山镇南驿马坊村,立为主坟,后其妻赵氏也移葬于此。

1928年(民国十七年)6月4日,张作霖被迫由北平退回奉天,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其灵柩停放在沈阳东关珠林寺内暂厝,待抚顺元帅林修成后再行安葬。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吴廷奎和张作霖妹妹之子重孝护灵,将其灵柩由沈阳用火车运至羊圈子车站,再由人抬至驿马坊茔地与其妻赵氏合葬。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