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小子被悔婚,发愤图强成为封疆大吏,女方肠子都悔青,羞愧自杀

俗话说,莫欺少年穷,人的起点不代表终点,出身寒微却功成名就的人,自古及今都并不鲜见。晚清名臣陶澍就是典型的代表。

陶澍是湖南安化人,早年家境贫寒,为乡人所轻视。在那个趋炎附势的年头,穷人被瞧不起很正常,陶澍也见怪不怪。但让他难以忍受的是,他的准岳父也瞧不起他。

陶澍的准岳父姓黄,是陶澍父亲的世交。陶澍父亲年轻时,就和黄某是好哥们,他们当初意气相投,还曾定下娃娃亲,如果双方将来生育的是一儿一女,就让他们结为夫妻。其后,黄某生下一个女儿,陶澍父亲生下陶澍,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下来。

黄某家境宽裕,是当地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可陶澍家却家境贫寒。不知黄某当初为何要与陶澍父亲定娃娃亲,也许出于朋友关系,又也许陶澍家当时也家境优厚?总之,陶澍长大成人时,陶家无钱无势,而难为情的是,陶澍也到了娶妻生子的年龄。

陶澍父亲于是找黄某商量婚事。不料,黄某却出尔反尔,拒绝承认这门亲事。原因很简单,陶澍家实在太穷,黄某说他不能让女儿嫁到陶家受苦。

黄某的女儿长得面若桃花、亭亭玉立,是方圆百里有名的美人儿,黄某早就打算,将她嫁给富贵人家。陶澍父亲当然不满黄某违背诺言,黄某自知理亏,只好将自家丫鬟嫁给陶澍,糊弄过去。而美丽的女儿,后来嫁给一位吴姓富商的儿子。

准岳父公然悔婚,歧视陶澍贫穷,这让年轻的陶澍备受打击。不过,对于志向远大的年轻人,承受适当的打击未必是件坏事,那能够激起他胸中熊熊燃烧的奋斗之火。陶澍从此发愤图强,终于在嘉庆七年(1802年)一举中第,授庶吉士,任翰林编修。

步入官场后,陶澍平民的出身反而帮了他一个大忙,他中第前属于半耕半读,这使他不同于那些两耳不闻窗外事的进士,更懂人情世事,陶澍因而成为晚清著名的经世派大臣。由于政治能力突出,陶澍在仕途上高歌猛进,青云直上,51岁那年,他就已官拜两江总督。

贵为封疆大吏后,有一年,陶澍衣锦还乡。回乡不久,他就得知原准岳父家黄某的遭遇。黄某将女儿嫁给吴某后,吴家因与他人发生土地纠纷,大打出手,丈夫儿子均被殴打致死。吴家因而家道中落,黄某女儿沦为一个穷困孤单的寡妇。

但陶澍并没有幸灾乐祸,反而念及旧情,赏给黄小姐50两黄金。黄家肠子都悔青,黄小姐每天抱着金子,不敢用,又羞又愧,最后自缢身亡。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