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百余年近百任——“两江总督”那些事儿

从频频重播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到去年热播的《于成龙》、《天下粮田》等,长期以来,以清朝为背景的历史剧不乏精品,在收获了不少观众好评的同时,也让人对那个时期的人物、事件、风俗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细心的观众会发现,在很多历史剧中会出现“两江总督”这个官职。以电视剧《于成龙》为例,从罗城知县到黄州知府再到福建按察使等,于成龙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最终也正是在两江总督任上溘然长逝的。

在2018南京名城会“创承智造”非遗传承与创新成果展上,一件两江总督一品文官服引人关注,其考究的做工令人赞叹。

说起来,两江总督与南京渊源颇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两江总督署就设于南京城中,而历任的总督中有的留名青史、有的寂寂无闻,他们或德才兼备或庸庸碌碌……

何为两江?——

很多人并不清楚

清朝时,以“督抚”为地方最高长官,“督”是总督、“抚”则为巡抚,总督管辖一省或多省,又称“总制”、“制台”、“督宪”等,其权力大于巡抚。清朝曾设有直隶总督、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另外还设有负责河道、漕运等某项政务的总督。两江总督,是清朝的封疆大吏之一。

两江总督中的“两江”,原指江南省和江西省,其中江南省曾是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据史料显示,顺治四年(1647),清政府设立江南、江西、河南三省总督,驻江宁(今南京),顺治六年(1649),由于河南并入直隶,遂改称江南江西总督。

顺治十八年(1661),江南省被拆分为“江南右”与“江南左”。康熙年间,“江南右”取江宁府和苏州府的首字,改称为江苏省,“江南左”取安庆府和徽州府的首字,改称为安徽省。两江总督的官衔全称为“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兼理粮饷、操江、统辖南河事务”,其辖区大致为今天的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

两江总督署——

“总统府”的前身

说起南京城中的“两江总督署”,一些人或许并不熟悉其所在。现位于长江路292号的“总统府”,前身就曾是清朝时的江南总督署、两江总督署,如今的“总统府”建筑群内仍保留有总督署的相关建筑。

步入“总统府”大门后,在中轴线的东侧有处院落,院内的大堂是根据史料记载进行陈设的,此总督大堂是举行大典迎接圣旨或逢祀日拜牌活动的场所,也是官员权威的象征。

堂内的屏风上装饰有丹顶鹤、海潮和朝阳等图案,为一品职衔才能配有。两侧高柱上的对联为两江总督曾国藩题写。

上方则挂有巨大的匾额,“惠洽两江”四字是1757年乾隆南巡时为两江总督尹继善所题的,“惠”为恩泽,“洽”是遍及。

有意思的是,匾额上的“惠”字少了一横一点,有种说法是乾隆故意写错的。另外从书法角度上分析,据说这样减少笔划会与其他字相协调,不突兀。

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占南京,洪秀全在原两江总督署的基础上扩建了天王府,11年后,南京被清军再次夺回,天王府也在战火中毁坏殆尽。

后来,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上奏朝廷要求“依照原式建筑俾复旧观”,遂于同治十年(1871),对总督署进行了重建。

据记载,新督署有亭台楼阁等共计1189间,规模“极宏壮矣”。从两江总督署现存的建筑中,依稀让人想象到当年那恢弘庄严的气势。

历史名人汇聚——

两江总督知多少?

有统计,从康熙四年(1665)到宣统三年(1911),颇具影响的有80余人、近百任两江总督,这着实是一份长长的名单。从首任两江总督郎廷佐到1911年逃离南京的张人骏,这其中的不少人都是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比如于成龙、尹继善、陶澍、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刘坤一、张之洞等。其中,尹继善四督两江,次数最多,任期最长。尹继善喜好诗文,与秦大士、蒋士铨、袁枚等人过从甚密。曾国藩也曾三次担任两江总督,他重修督署也奠定了后来“总统府”的基本格局。在61岁时,曾国藩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而刘坤一与继任者张之洞曾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是中国近代最早设立的师范学校之一,也是现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前身。

于成龙——

总督中的“天下第一”

去年,电视剧《于成龙》热播,让观众对这位“天下廉吏第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成龙(1617-1684),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人。于成龙可谓大器晚成,他直到44岁才踏上仕途,随后的二十余年中三次被举为“卓异”,以廉洁勤勉深得百姓爱戴。

在两江总督任上,于成龙从严吏治、体贴民情、严于律己,他在生活上极为简朴,“屑糠杂米为粥”、“终年不知肉味”,百姓称他为“于青菜”。康熙二十三年(1684),于成龙在两江总督任上溘然长逝,终年六十八岁。据说于成龙去世时,其木箱中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卒之日,金陵人为之巷哭”。

总督遇刺——

清末四大奇案之首

同治七年(1868),马新贻接替曾国藩任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马新贻生于1821年,山东菏泽人,任两江总督时才47岁。同治九年(1870),上任两江总督仅两年的马新贻在参加完校阅后返回官署,途中,突然闪出一人,手持匕首刺入马新贻的右肋。行刺者并未逃跑,遂被反应过来的官兵当场捉拿,翌日,马新贻不治身亡。堂堂的两江总督竟然在光天化日之下遇刺身亡,这在当时可谓震惊朝野,这个名叫张汶祥的男子为何“刺马”?一时间众说纷纭,并演绎出了众多的版本。而经多方审理后,朝廷给出的说法是挟私怨行刺,“实无另有主使及知情同谋之人”。在马新贻遇刺一年多后,刺客张汶祥被处死,但因案情扑朔迷离,所以“刺马案”也被称为清末四大奇案之首。

很多人或许不知道,南京的马台街就是因马新贻而得名。据史料记载,马新贻任两江总督时曾居住于此,百姓为纪念他,以总督的通称“制台”,结合其府邸“马府”,将这个地方称作马台街,也就是“马制台府街”之意。

陶林二公祠——

现存的总督祠堂

在“总统府”建筑群内还有一座陶林二公祠,原祠系当年的两江总督左宗棠为纪念其前任陶澍以及林则徐,于清光绪九年(1883)所建。陶澍(1779-1839),字子霖,道光年间升任两江总督。作为嘉、道时期的名臣,陶澍曾治理漕运、督办海运、兴修水利,他为官清廉,重视教育和实干,被誉为经世改革思潮的倡导者和推行者。

陶澍与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亦师亦友,二人共事多年,可谓督抚同心,广受赞誉。陶澍还有一位志同道合的幕僚,那就是魏源,也就是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那位先行者。陶澍曾采纳魏源的建议,在淮北实行票盐制,此举清除了陋规,简化了手续,一改盐商垄断盐利的弊病。道光十九年(1839),陶澍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林则徐评价他“大度领江淮,宠辱胥忘”,后人称其“道光来人才,当以陶文毅(陶澍)为第一”。

来源:金陵晚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