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女侠秋瑾就义、民族战士闻一多被暗杀!

秋瑾(1875年11月8日-1907年7月15日),生于福建厦门,初名闺瑾,乳名玉姑,字璇卿,号旦吾,东渡后改名瑾,字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汉侠女儿,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近代女民主革命志士,提倡反清革命。

秋瑾是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开展妇女运动团队。创办过《白话报》、《中国女报》,在中国妇女运动史上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秋瑾还是近代民主革命志士,负责浙江革命发展,为中国同盟会在浙省革命宣传展开道路。曾两次大幅度扩充同盟会会员,此后不少成员成为同盟会中坚;承担长江一带起义筹备,为同盟会革命工作与添砖加瓦。

1907年7月6日,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其弟徐伟的供词中牵连秋瑾,事泄。 1907年7月10日,她已知徐失败的消息,但拒绝了要她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她遣散众人,毅然留守大通学堂。14日下午,清军包围大通学堂,秋瑾被捕。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时年仅32岁。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1946年7月11日,民盟负责人、著名社会教育家、当年救国会七君子之一的李公朴,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闻一多当即通电全国,控诉反动派的罪行。之后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主持人为了闻一多的安全,没有安排他发言。但他毫无畏惧,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下午他主持《民主周刊》社的记者招待会,进一步揭露暗杀事件的真相。散会后,闻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