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接连升官 为何不高兴还感到战战兢兢?

1845年,即道光二十五年,对于34岁的曾国藩来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曾国藩官运亨通,从一名会试考官,连升两级,成为从四品的侍讲学士,相当于现在的正厅级领导干部了。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曾国藩不但没有高兴,反而感到战战兢兢。他给弟弟曾国荃等人写了一封家书,表达了他当时的复杂心情。

在信中,曾国藩说:“这次升官,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我日夜诚惶诚恐,自我反省,实在是无德足以承受。你们远隔数千里之外,一定匡正我的过失,时时寄信来指出我的不足,务必使累世积累下的阴德不要自我这里堕落。弟弟们也应当常存敬畏之心,不要以为家里有人当官,于是就敢欺负别人;不要以为自己有点学问,于是就敢于恃才傲物。常存敬畏之心,才是惜福之道。”

这可不是曾国藩在作秀。曾国藩的一生,就是在这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境中度过的。他曾多次告诉自己的弟弟:“我看历代的那些著名的大官,大多数都是因为这两个原因而败家丧身的。”

曾国藩认为,做官有四大禁忌,即“四败”: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复多诈者败。曾国藩指出,这四种官员,基本没有好下场。为此,曾国藩将这四句话写在案头,以便随时警醒自己。

这里,有一个例子。

由于在镇压太平天国中立下了赫赫功劳,曾国藩受到慈禧太后的重用,长期担任两江总督职务,还一度成为有“疆臣之首”称号的直隶总督。慈禧太后赏赐他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袭罔替,赏戴双眼花翎。

令人称奇的是,曾国藩在受到慈禧太后重用之际,依然不骄不纵,谨小慎微。在实授两江总督、钦差大臣之后,曾国藩多次上疏奏请减少自己的职权,或请求朝廷另派大臣来江南协助他。

曾国藩一度拥有人数高达40万的湘军大军。他知道,虽然慈禧太后不得不依赖湘军部队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但始终对这支汉人军队有防备之心。因此,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之后,曾国藩没等朝廷下令,就主动上了一本《粗筹善后事宜折》,提出两个建议,请求裁减湘军。

朝廷很快就同意了曾国藩的意见。曾国藩此举,消除了朝廷对于自己拥兵自重的怀疑,实在是高明之极。

曾国藩的谨小慎微,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此,虽然曾国藩一度掌握着中国最精锐的湘军部队,官职也越做越大,堪称只手遮天,慈禧太后自始自终对曾国藩比较信任,支持他开展洋务运动。

当曾国藩死后,慈禧太后下令辍朝三日,追赠曾国藩为太傅,谥文正。对于汉人来说,这是一种极高的政治待遇。这一切,都与曾国藩会做官,会为人密不可分。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