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德行好、家风正闻名,后代也争气,文至托孤重臣,武至皇帝

陈寔(104—187)字仲弓,东汉官员、学者,颍川郡许县人,和他自己的儿子陈纪、陈谌因为道德操行很好,当时号“三君”,又与同邑钟皓、荀淑、韩韶等以清高有德行闻名于世,合称为“颍川四长”。

陈寔出身低微,年轻时,从县里基层办事员做起,逐步升为首都附近亭舍长官的助手。他有志向,很好学,站着、坐着都不忘读书。被县令推荐他太学学习。陈寔为人很好,作了督邮,以礼对待拷打他的人,好事推给别人,不好的都揽在自己身上,升太丘长后讲求用德行教化,清静无为,他治下的百姓安居乐业。

陈寔的同乡中常侍张让权势极大。张让的父亲死了,送回颍川埋葬,虽然全郡的人都去了,但是有名气的士大夫,一个也没有去,张让觉得自己没有面子,陈寔一个人去了。后来再次诛杀朋党,因为张让对陈寔的感激,好多人得到了宽恕,保全了身家性命。

陈寔出了名的公正,经过他判断的案子,原告、被告双方都没有怨言。“梁上君子”也因他而得名。当时闹饥荒,百姓困苦,有个小偷进了陈寔屋里,躲在房梁上找机会下手。陈寔看见了,于是起床整理床铺,打扫卫生,然后把子孙叫到一起,严肃的训诫说,人要努力上进,不好的人本质不一定坏,是放纵本性造成的。‘梁上君子’就是这种人啊!”小偷大惊,自己跪倒,叩头请罪,陈寔劝他要做好人,还送了他二匹绢,从此全县就再没人偷东西了。

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上表破格让陈寔做高官,陈寔谢绝了。当时每逢三公的高位有空缺,大家都想到陈寔,但多次征召,他都不去。

公元前187年,陈寔八十四岁时,在家中去世。何进派使者吊祭,海内去吊唁的三万多人,穿着丧服的数以百计,大家共同刻石立碑,谥为“文范先生”。陈寔的事迹在《后汉书·卷六十二·荀韩钟陈列传第五十二》有记述。

陈寔有六个儿子,陈纪、陈谌最好,他们和陈寔一样德行很好,有高官也推辞不做。

陈纪的儿子陈群,是曹魏的司空,曹丕的托孤重臣,就是《军师联盟》和《龙吟虎啸》两部电视剧中描写的老好人陈群。真实的陈群可比电视剧里要强多了,曹魏选用官吏,并沿用到隋的“九品中正制”其实是时任吏部尚书的陈群提出的。他有知人之明、清流雅望。

陈群的孙辈有青州刺史陈佐,陈佐->晋朝太尉陈凖->陈匡->丞相掾佐、太子洗马、长城县令陈达->丞相掾属陈康->盱眙太守陈英->尚书郎陈公弼->步兵校尉陈鼎->散骑侍郎陈高->怀安令陈咏->安成太守陈猛->太常卿陈道巨->陈文赞->陈霸先。

没错,这传承谱系最末的一位,就是陈朝的开国皇帝,陈高祖,武皇帝陈霸先,是南北朝时难得的英主,陈朝也是唯一用皇帝的姓为国号的朝代。

再往后,后代子孙就更为繁盛了,“开漳圣王”陈元光,鸦片战争时候的陈化成、清末的陈天华、辛亥革命的陈其美、民国元老陈果夫、陈立夫、为创建新中国立下丰功伟绩的陈独秀、陈云、陈毅等,都是陈寔的后裔。

德行好,家风正,这是一切的开始。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