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找了一人代替他见使者,使者见后说:你旁边的人才是真英雄

曹操惜才如命,却也杀了不少有才华的人,死在曹操手下的人已是不计其数,其中,就包括历史上的很多名士,如:孔融、杨修等。不过,接下来要讲到的这位被曹操冤杀的人是崔琰。可以说,崔琰作为一个从来没有反对过曹操任何政治意见的人,反而被曹操杀掉那可就真的是太冤枉了。

崔琰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崇尚武功。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才开始感慨发奋,研读《论语》、《韩诗》。到了二十九岁时,与公孙方等人结交,到郑玄门下求学。西汉末期,群雄争霸,崔琰作为当时的大学者郑玄的学生也是希望能够闯荡出一番事业的。

最开始,崔琰跟随的老板是袁绍,要知道跟着谁就要帮谁尽心尽力的做事,但是,崔琰却不这样。在袁绍出兵讨伐曹操时,崔琰就站出来反对,说:“袁绍师出无名,冒犯天子。”在乱世之时,大家都为了一点地盘争得你死我活,袁绍当然也就没有听他的。

到后来袁绍死了,在袁尚和袁谭的争权活动中崔琰也是一直装病并没有为哪一派服务。因此,崔琰也就被打下了大狱,幸亏,有陈琳等人的帮助才得以保全性命。

等到曹操把冀州收入囊中了,做了冀州牧,听说崔琰这个人很有才华就邀请他来做幕僚。崔琰觉得曹操不错,惜才也就答应了。等到曹操拿着冀州的户籍表的时候,就夸口称赞冀州的物资是多么的丰富,能够供养得起足足三十万的兵马。

崔琰这个时候就站出来了,立马劝谏道:

“现在天下打乱,百姓流离失所。你作为一个冀州牧居然首先考虑到的不是冀州百姓的死活和怎样恢复粮食生产,反而是算计能够征多少兵,这不是在做让老百姓失望的事吗?”曹操一听,才知道自己说得太不像话了,立马就给崔琰道了歉。其实,我们都知道曹操是个得罪不得的人,曾经不是说过一句话:“宁我付天下人,毋宁天下人负我。”崔琰才归顺曹操不久就能够说出这样的话,也着实让曹操手底下的其他人害怕了。

再说到,曹操出师并州之时,把崔琰给留下来辅佐自己的儿子——曹丕。

而这曹丕不争气,看着老爸走了就不认真做事了,整天游玩打猎,这崔琰又站出来劝谏了。崔琰先说:“古人就有像曹丕这样贪图玩乐不思政务的人导致亡国的,我们要把他看成是一个警示我们的例子。”又说:“现在天下大乱,四方未定,我们应该以国事为重。”最后把曹操也给搬出来了:“你老爸在外面打天下呢,你就在家里面游玩,这可就相当于败家呀,那简直太不像话了。”

于是,曹丕也就听了崔琰的话,把自己打猎用的那些器具都给烧了,并且,说:“自己以后还是什么不对的地方也欢迎崔琰指出来。”

曹操称魏公,在后来又是魏王。作为一个王就得立世子,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和曹植都很有才能,这可把曹操给难住了。既然如此,就私下问问大臣的意见吧。

崔琰觉得立世子关系国家存亡,居然公开的上书朝廷,认为这曹丕应该被立为世子,他又有才能又是长子,自然是名正言顺。并且,这个曹丕还非常的孝顺聪明,很符合当时人们对于“好儿子”概念,崔琰就说:“自己愿意用性命去担保支持曹丕。”而从亲缘关系上面看,崔琰的侄女正是曹植的妻子,在这个问题上崔琰并没有偏袒那就更得到曹操的赏识了。于是,崔琰的职位很快就得到了升迁。

史料上记载崔琰还长得英伟不凡,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各游牧民族部落纷纷依附。匈奴派使者送来了大批奇珍异宝,使者请求面见曹操。曹操将声姿高扬、眉目疏朗的崔琰召来,要他代替自己接见使者。接见时,崔琰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贺,曹操却扮作侍卫模样,手握钢刀,挺立在坐榻旁边。

接见完毕后,曹操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假思索地说:“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侧捉(握、提之意)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

再到后来,崔琰管相府东曹,负责官员选拔。负责选拔的官员分别是崔琰和毛玠,两个都是吏部尚书,也都大公无私特别不给人面子,可以说,他们两个人在给举荐人才的同时也因此得罪了很多的权贵。在曹操精简机构的时候,很多人认为:这两位“吏部尚书”,都是非常的正直无私,选拔官员从不给权贵面子。最终,他们为曹操举荐了大批优秀人才,但是,也因此得罪了一大批人。

就在曹操进行机构精简改革时,那些权贵就要求把东曹给撤了。曹操自然知道这些人的心思,所以,就反其道而行之,把西曹给撤消了。

不过,崔琰也有看错人的时候,他举荐过一个叫做杨训的人。这个人品德高尚,曹操也就任用了。可是,在曹操做了魏王之后,杨训就写了奏疏呈上去,夸曹操是如何如何的为国家立下丰功伟绩。当时,很多人就觉得杨训这个人太会拍马屁了,简直是与所谓的品德高尚不想当。此时,崔琰也觉得自己举荐错了人。

崔琰也看了他的奏疏,表示写的不错,但是,时势是会发生变化的。本来,崔琰就是想夸一下杨训文章写的不错:“即便现在很多人不能够理解你的做法,但之后他们会公正的看待你的。”没想到就这样一句话却被看不惯崔琰的人给引用成其它的意思,上报给了曹操。

在当时的局势下曹操正准备代汉而立,听到崔琰这么说,再加上,自己年纪又大了,曹操就不相信崔琰了。曹操就觉得,崔琰的还不错是针对于自己建立的功业而言的,这是一种轻视。再说到,时势会有所改变,不就是说自己现在得势,以后会遭殃吗?于是,崔琰就被曹操贬谪去做苦役了。

咱们都知道,古代的名士都多多少少看中自己的名声,崔琰作为一代名士,被冤枉不说还被派去做苦役,这简直就是莫大的侮辱。曹操也是很赏识崔琰的,希望崔琰能够认个错,大家还是和好如初,所以,就派遣了使者去探视他。没想到,崔琰非但没有认错还态度强硬,曹操在一怒之下就把他给赐死了。

本来,曹操性格忌刻,凡是他所不能容忍的人,如鲁国人孔融、南阳人许攸、娄圭,都因仗着自己是曹操的老朋友,有所不恭被诛杀。其中崔琰最为冤屈,因而历朝皆有文人墨客为之伸冤。可以说,崔琰作为曹操手底下威望最重、品德最高尚的人,还从来没有反对过曹操,最后的结局居然是被曹操赐死也是令人唏嘘。

不过,崔琰这样的结局也都归咎于他的刚正不阿,归咎于他选择了曹操这样一个多疑的人作为自己的主君。

参考资料:

『《三国志·魏志》、《世说新语》』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