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为什么重用骆宾王?她的用人之道?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徐敬业起兵反叛时,诗人骆宾王写了《为徐敬业讨武瞾檄》一文。文中攻击漫骂武则天,文笔极为精彩,有声有色又有气势。檄文送到宫中,武则天呌内待读给她听。内待不敢不从,只好硬着头皮读。不料,武则天非常平静从容,一边听一边与人议论,甚至被檄文中优美的文笔所吸引。当她听到“一杯之土未干,李世民时,以每户五人计算,全国有三百八十万户,人口一千九百万人,上升到六百十五万户,人口九千零七十五万人。

骆宾王,与王勃、杨炯、卢照邻等四位文人一起被誉为“初唐四杰”。骆宾王在“四杰”中是辈分最高、阅历最广、成名最早、才气最为横溢、人生最富于传奇色彩的不凡人物。

他天资聪颖,自幼喜欢阅读,年方七岁就会写诗。他那首近似信手拈来、堪称急智的诗作,就写于七岁雏龄: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清波。

这首传唱千余年、几乎人人会背的古诗,其情其景,描绘得颇为传神。他的绝世才华为他赢得了年少有为的声誉,人们敬称他为“神童”。

但是,这位早慧少年的命运却是跌宕起伏、曲折离奇的,他的人生之路注定不会平坦通畅,而是崎岖坎坷、荆棘密布。

坐监不久,恰逢大赦,他重获自由。骆宾王出狱后被降为临海(今浙江)县丞,但他不羁的性格、高洁的志趣与孙子,袭爵英国公之位。他千里迢迢来到扬州,是为了策划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此刻的大唐政坛,正逢一个错综复杂、唐高宗驾崩。武后与高宗育有四个儿子,传说太子李弘被武后毒死。 老二李贤被废黜后放逐巴州,之后也被武后逼迫自尽。三子李显以太子身份即位,是为中宗,他在位不到两月,连屁股都没坐热又遭贬斥为庐陵王。 第四子李旦被战战兢兢地扶上王位,名曰睿宗。然而,朝中一切大权均掌握在他那武则天手中,李旦沦为虚君。她冷酷无情地剿杀李唐宗室和元老功臣,不惜将庙堂变作杀场,如此处心积虑,只为取代李唐,自己登基称帝。

在这刀悬头颈、人人自危的诡谲时刻,谁敢在武曌檄》的雄文。这篇气势磅礴、慷慨激昂、鞭辟入里的檄文在历史上非常有名,据说武后看了此文后脸部表情由不屑、鄙夷、讥笑到唐中宗旨意为骆撰序,写好后肯定要呈给皇帝御览。骆宾王事败后逃遁隐匿一事,他是不敢随便下结论的,必是经过调查后得出的启发,他思路一下被打开,文思如泉涌,将这首难续下去的断篇一气写完。他这首诗其它几句也还泛泛,唯独老僧所赠那两句犹如点睛之笔,堪称警策绝句。

第二天,宋之问再次赴灵隐寺拜访老僧,却遍寻不获,有知情僧人告述他:“那老和尚就是骆宾王!”

宋之问一时间瞠目结舌,再问,寺僧答曰:“当日徐敬业战败,与宾王俱逃。率兵讨逆之将帅恐失了主犯,上面怪罪下来,不好交代,于是在数万战死者中找到两个相像的人,借降将王那相名义斩首报功。后来风传宾王不死,将军们怕犯欺君之罪,也不敢大肆搜捕。

清代一位旅居南通的外地学者在考察南通的山川地理时,找到并挖掘了这座古墓,残缺的石碑上只剩“唐骆”二字,墓中只有几根枯骨,他将之移葬于风光秀美的狼山下,至今遗迹可寻。

徐敬业兵败后,骆宾王的下落成谜。许多若有若无的线索告诉人们,在那个追索甚急、鸟震鱼惊的日子里,一代文曲星骆宾王似乎侥幸撞破天罗地网、逃出生天,他先藏匿于邗沟的一片芦苇荡中,后来寻机逃到崇川(今南通),最后一直隐姓埋名潜藏在那儿,直至老死崇川。

拨开层层迷雾,骆宾王失联一事已渐渐清晰,从一个侧面证明了“逃逸”之说并非空穴来风,至于他逃亡时是隐身寺庙或是藏于民间,因年深日久,已经无法考据了。

逝者如斯,人死灰灭,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一晃已过去1300多年,此刻再孜孜以求于一位一千多年前的古人的最终下落似乎没多大意义,然而,历史的魅力与乐趣不就蕴含于对事物真相与人之命运的探索与发现中吗?

名人介绍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

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讨武曌檄》,敬业败,王那相斩其首降。他是初唐四杰之一,辞采华胆,格律谨严。长篇如《帝京篇》,五七言参差转换,讽时与自伤兼而有之;小诗如《于易水送人》,二十字中,悲凉慷慨,余情不绝。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原文翻译及赏析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佩,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作品鉴赏】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全诗紧扣游字,描写夏日暮晚时分的独特山景,表达了诗人热爱自然之情

这首诗首联点明题旨,总写月夜下游山。夕阳西沉,作者和夏少府利用公余之啜,到山闻寻幽探幽。颔联写山里山路、花木的幽香,颈联写山中的寂静幽深,二、三联写景,描写十分细腻,对仗特别工致。落日的余晖仿佛是点点滴滴的黄金,玉佩散落在幽暗的兰径、槐庭之中,空山静谷,寂寞无声,只有深深的月色伴随着阵阵山风;前三联描绘游山所见所闻,兰径、槐庭、静谷、空山",加上幽佩、暗金"、风声月色,组成了一幅傍晚山中纯静、空明、幽雅、清丽的图画。

面对这样悦人的山色,诗人于尾联卒章显志,情不自禁地抒发了挣脱樊笼,寄迹山林的情怀,显得贴切自然。樊笼累(陶渊明久在樊笼里)表明对官场、俗世的厌倦,松桂心(陶渊明复得返自然)表明对自然的喜好,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揭示了诗心,主旨凸显。由此,全诗在营造山中夜色空旷、幽静的奇特意境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远离樊笼(尘世束缚)、亲近松桂(美好自然)的心愿,其厌恶尘世、热爱自然、追求高洁之情志,了了可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