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几代君王书法PK,我独爱“瘦金体”

纵观中国古代书史,似乎就属宋朝的各个皇帝们艺术基因最强,书法能手层出不穷,这个现象大概跟宋太祖赵匡胤建国之后抑武尚文有关吧。尤其以宋徽宗赵佶为最,宋徽宗赵佶也应该是中国书法史中书法水平最高的皇帝了,属于书法界他的官位最高,皇帝圈里他的书法水平最高。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宋朝这些皇帝们的书法作品吧。

宋太宗赵光义

先说说宋太宗赵光义。赵光义(939年-997年),即宋太宗(976年—997年在位),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又改名赵炅。赵光义这个人非常喜欢读书学习,有个成语“开卷有益”就出自于他的故事。这个成语来源于《渑水燕谈录》: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赵光义在位时命文臣李昉等人编写一部规模宏大的分类百科全书——《太平总类》。这部书收集摘录了一千六百多种古籍的重要内容,分类归成五十五门,全书共一千卷,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参考书。对于这么一部巨著,宋太宗规定自己每天至少要看两、三卷,一年内全部看完,遂更名为《太平御览》。

宋太宗书法作品

宋太宗喜欢书法,经常“万机之暇,学书至于夜分”。当时,翰林院有个侍读王著,善于临摹王羲之的字,足能以假乱真。太宗拜他为师。每次练完字都拿去给王著看,而王著老是给皇帝挑毛病。于是同事们偷偷劝他:你老是给皇帝挑毛病,小心你的脑袋啊。王著却一笑而过说:“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说皇帝写的是不错啊,可我怕告诉他写得好了,他就不努力了。宋太宗也不是一般人,心知肚明王著为自己好,虽然不容易接受,但也不能辜负了王著的一番心意啊。于是更加勤奋,很快就

王著却微微一笑,道皇上写得是不错啊,可我告诉他,他不就不努力了吗?“笔法精绝,超越前古”。特比是飞书“字势难工”,前代几乎绝迹,但宋太宗偏偏喜欢,十年努力,书道大进,有了皇帝做榜样,飞白书遂“大盛于二圣(指宋太宗、仁宗)间”。

宋太宗草书作品

宋真宗赵恒(968年—1022年),宋朝第三位皇帝,宋太宗第三子,在位二十五年。赵恒好文学,善书法。著名谚语“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即出自于他的《励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可惜流传书法作品不多。

宋真宗

宋真宗书法作品

宋仁宗赵祯(1010年—1063年),初名赵受益。宋朝第四位皇帝(1022年—1063年在位),宋真宗赵恒第六子,母为李宸妃。说起宋真宗可能大家还不是很了解,但说起“狸猫换太子”这个典故,我想大家一定不陌生,宋仁宗赵祯就是这个故事中被换掉的太子。赵祯性情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对下属宽厚以待,让百姓休养生息,因此受到后世的称赞。他知人善用,因而在位时期名臣辈出,历史上有影响力的名人大咖很多都出自于那个时期,仁宗朝的牛人有:范仲淹、吕夷简、杜衍、庞籍、包拯、韩琦、富弼、文彦博、狄青、张方平、赵抃、范镇、司马光、吕公著、吕公弼、吕大防、吕惠卿、曾布、章惇、范纯仁、柳永、晏殊、宋庠、宋祁、梅尧臣、苏舜钦、蔡襄、张载、邵雍、周敦颐、程颢、程颐、沈括、苏颂。厉害吧,关键仁宗的书法也是高手,大文豪宋欧阳修都曾评价说:“仁宗万机之暇,无所玩好,惟亲翰墨,而飞白尤为神妙。”

宋仁宗

宋仁宗临《兰亭序》

宋徽宗赵佶(1082—1135),宋神宗十一子,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他兄长宋哲宗无子,死后传位于他,在位25年,生活奢侈,崇信道教,自称“道君皇帝”,任用蔡京等贪官宦官横征暴敛,激起各地农民起义。金兵入侵之时,因无法应付,急忙传位给他儿子宋钦宗去对付,自己则当“太上皇”,但终于无法挽回局势,父子两人皆被金兵俘虏北上,受尽折磨,八年后死于黑龙江依兰。

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后世对他的艺术成就评价很高,说他:本是艺术家,奈何生在帝王家。该帝王干的治理朝政的那些事没有一样干的好的,该作为一个艺术家干的事,样样痴迷,还做到极致。如果他不做皇帝,只是做个一般的王爷或者士大夫,那么他一定会流芳百世。可惜当了皇帝,不但葬送了自己还葬送了半个大宋,真是阴差阳错啊。

宋徽宗赵佶不仅擅长绘画,而且在书法上也有较高的造诣。赵佶书法在学薛曜、褚遂良的基础上,后来又非常喜欢米芾的字,学米芾的字时,蔡京进言说:皇帝怎么能学习臣子的字呢?于是受到启发创造出独树一帜的“瘦金体”,瘦挺爽利,侧锋如兰竹,与其所画工笔重彩相映成趣。瘦金书的意思是美其书为金,取富贵义,也以挺劲自诩。赵佶传世的书法作品很多,楷、行、草各种书法作品皆流于后世,且笔势挺劲飘逸,富有鲜明个性。其中笔法犀利、铁画银钩、飘逸劲特的《秾芳依翠萼诗帖》为大字楷书,是宋徽宗瘦金书的杰作。

《秾芳依翠萼诗帖》

《闰中秋月诗帖》

《牡丹诗帖》

宋高宗赵构(1107年—1187年),宋朝第十位皇帝,在位35年,为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高宗是一位功过参半的皇帝,坚持与金议和,付出极大代价;但也延续了宋朝的国号和正朔,稳定了国家局势。历史上对宋高宗赵构的评价很复杂。有人说他贪生怕死坚持与金议和,不惜称臣纳贡,是个软弱无能的皇帝;也有人认为他能在北宋被灭之后,迅速在南方建立政权,并抵挡住了北方金国的进一步入侵,让宋朝江山得以延续,是南宋的“中兴之主”。不过,关于赵构害死岳飞一事,则是公认的差评。这个事咱们暂且不表,表一表他的书法吧。

宋高宗赵构

赵构是一个很有气质的艺术家,继承了宋王朝皇家的艺术天赋。他精通诗词与音乐,擅长书法、绘画,志趣一直在笔墨方面,是一位相当勤于学习书法的皇帝。他最初是学黄庭坚,中年学米芾,绍兴七年(1137年)书的《赐岳飞手敕》是典型的米芾笔法。后来又学“二王”,他的《赐岳飞批劄卷》是书法风格转向“二王”的重要标志。南宋杨万里在《诚斋集》中说:“我高宗初作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最后作孙过庭字,故我孝宗与今上皆作孙字。”由于他个人的喜好带动了当时的书法潮流,绝对是艺术界的大咖。

宋高宗赵构书法《赐岳飞书》三札卷

宋高宗赵构书法《赐岳飞书》三札卷

宋孝宗赵昚(1127年―1194年),宋太祖七世孙,宋高宗养子,南宋第二位皇帝,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其在位期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宋孝宗是南宋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可惜生不逢时,如果让岳飞遇见宋孝宗,他俩搭配,恐怕大宋的历史又要改写了。孝宗一直对岳飞很尊重,一上台就为岳飞平反,后来对岳家也特意照顾。宋孝宗书法学宋高宗,《书史会要》称“孝宗书有家庭法度”。

宋孝宗赵昚

宋孝宗《御笔楷书七绝》

宋孝宗赵眘草书《后赤壁赋》

南宋还有几位皇帝,但由于南宋王朝从孝宗后就开始逐渐走向灭亡,所以那几位的艺术成就也不高,我们就不多说了。以上这些宋朝老大们的书法,各位看官您更喜欢谁的呢?我是最喜欢宋徽宗的“瘦金书”,希望留言交流。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