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首辅大臣,霍光能废刘贺,杨廷和为何就不能废了朱厚熜!

明代的内阁首辅杨廷和,与西汉的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所遇到的情况非常相像,都是上一个皇帝突然去世,又没有儿子,也来不及立接班人,所以,作为朝中一把手的杨廷和与霍光需要在宗王中选一个接班人来继承皇位。

这两个人更相像的还在于,他们选的皇位继承人,都不让他们满意。霍光不满意他选的昌邑王刘贺,杨廷和也不满意他选的兴献王朱厚熜。

(霍光剧照)

但是结果非常不一样,霍光只让刘贺当了27天皇帝,就顺利地把他给废了,重新选择了刘病已当皇帝。但是,杨廷和却不但没能废掉朱厚熜,后来朱厚熜还把他削职为民。

第一,杨廷和与霍光职务职能不一样。

在皇权和相权问题上,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宋朝前,相权大于皇权,宋朝以后,皇权大于相权,宋朝皇权相权均衡。这句话虽然说得极端了一点,但是大致是这么个意思。

霍光是汉朝的宰相,那时候皇帝更多的是一个元首的意义,宰相才是政府首脑。决定朝中大事的,是宰相。宰相和皇帝也是一种坐而论道的关系。虽然皇帝依然有生杀予夺的特权,但是宰相的权力实在不可小看。这一点,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有详细的论断。

杨廷和只是首辅。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第一次废黜了宰相这个职位后,皇帝变成了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皇帝直接统摄六部。但是这样一来,皇帝便会显得非常繁忙,他也做不了那么多事,于是又重新设置了一种内阁大臣。不过,内阁大臣和宰相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内阁大臣,更多的相当于皇帝的秘书,皇帝的高参,其工作职能是有限的,权利是非常小的。

(杨廷和画像)

第二,刘贺与朱厚熜两人的问题不一样。

霍光在废刘贺的时候,给他罗列了一千一百二十七起错误。说是因为他犯了这么多错误,所以不适合当皇帝,要把他给废了。

后世有人分析说,霍光废刘贺,这些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刘贺进京后,把他自己的人安插在了重要岗位,而且试图提前动霍光,这让霍光很不爽,所以才收集罗列了刘贺的那么多错误,把刘贺废黜。

但不管怎么说,刘贺的这一千多起错误,也都不是假的,虽然都是些小毛病小细节,但是,至少这一千多的数量的堆积,足以从量变到质变。霍光要废黜刘贺,也是理直气壮的。

朱厚熜的问题不一样。朱厚熜让杨廷和不高兴,主要是在“大礼议”问题上。因为朱厚照去世后,朱厚熜只是朱厚照的堂弟,因此,杨廷和希望朱厚熜认朱厚照的父亲明孝宗朱祐樘为皇考,认他自己的亲生父亲朱祐杬为皇叔。而朱厚熜却要认自己的亲生父亲朱祐杬为皇考,认明孝宗为皇伯。

(朱厚熜画像)

当然了,两人的这种争执,说白了也是权力争执,是朱厚熜一进京就不想受杨廷和的控制,而杨廷和却一定要把朱厚熜纳进某种礼仪规范中去,一定要控制他。情况和霍光与刘贺面对的局面差不多。

但是,就算是这样,这也不算朱厚熜的什么错误(从某种意义上说,还是他孝道的表现)。而且杨廷和也收集不到朱厚熜另外的错误,他要想效仿霍光的做法,显然是不可能的。

第三,杨廷和与霍光权力的大小不一样。

霍光在汉昭帝的时候,通过拿下上官桀、桑弘羊等辅政大臣,实现了在朝中他一家独大。霍光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当然不愿意刘贺和他分享权力。

(戏曲中的刘贺)

但是杨廷和不一样。在朱厚照的时候,杨廷和虽然做到了首辅大臣,但是,杨廷和其实对朱厚照毫无办法,朱厚照可以为所欲为。杨廷和实际上有点权力,是在朱厚照去世,朱厚熜还没有到京城的几十天里。他把朱厚照时期的很多弊端给改过来了。但是,在权力结构上并没有发生改变。朱厚熜进京后,杨廷和依然只有提意见的权力,没有决策权。因此。杨廷和就算想动朱厚熜,他也动不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