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演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天演论》是一部由严复译述的中国近代较早介绍西方资产阶级理论的著作。

严复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儒家、老庄、周易等群学、诸经思想精华贯穿于《天演论》全书。在晚清国家面临危难之时,《天演论》在救国图存、自强保种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严复从中西两个方向阐释中国传统思想精华,发扬植根于中国士壤的传统文化,以西方思想和中国典籍相互诠释,兼容并蓄,融会贯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互融合有利于开阔翻译研究的视野,有利于中国翻译“走出去”。

《天演论》中周易与进化相互关照

首先,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的过程中与《周易》的思想相互观照,《周易》被严复看作重要的本士思想资源,《天演论》将生存斗争学说、人性的善恶进化论与易学精神相印证,以利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周易》侧重演绎,是重要的逻辑推理的方法之一,《周易》由隐至显,属于据公理断众事的演绎法,即由一般性推出特殊性。《春秋》“推见至隐”,是从个别推出一般的归纳法,即由个别性推出一般性。凡此均需通过观测实验,他认为惟有高通内外籀才能兴科技而隆国事。

《天演论》的意义

《天演论》主要介绍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严复翻译此书的意图,就是通过宣扬其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表达自己要求变法自强的政治观点。呼吁只有顺应“天演”的规律,厉行变法,才能由弱变强,获得生存,否则就有被淘汰和亡国灭种的危险。正如他在《译<天演论)自序》中说的:“此书于自强保种之事,反复三致意焉”。这也正适应了中国社会救亡图存的需要,因而向中国人民敲响了民族危亡的警钟。

严复解释“物竞者,物争自存也,天择者,存其宜种也”,并强调这一原则也适用于人类,“民民物物,各争有以自存,其始也种与种争,及其稍进,则群与群争,弱者常为强肉,愚者常为智役。”根据这一观点,他认为当时的中国处于与其他国家竞争生存的世界中,中国是弱者,因而不能再夜郎自大、愚味无知、空谈夷夏了。因而他强调要“与天争胜”,要自强、自立、自力、自主,也就是要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

《天演论》的问世,轰动全国,风行一时。康有为读到《天演论》译稿后,称赞严复是精通西学的第一人,并在《孔子改制考》中吸收了进化论的历史观。梁启超也根据进化论的观点在《时务报》上大作文章。《天演论》中进化论的介绍和传播,是对近代早期知识分子的一次重要思想启蒙,在近代中国的变革中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因为:《天演论》的译述,使达尔文进化论学说传入中国。该学说认为物种是可变的,生物还具有适应性,从而摧毁了神造论和生物不变论,粉碎了物种由上帝制造,生物界永恒不变的唯心论,这种变化和发展的观点,为中国新兴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依据,打击了封建顽固派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

《天演论》之所以引起强烈的反映,还在于它是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的情况下译述、刊布的。它从“生存竞争”说到“优胜劣败”;从“适者自存”说到“天演进化”;从呼吁中国人别再安自尊大,到敲起危亡的警钟,他告诉人们,“物各争存,宜者自立”,人为的努力,可以“与天争胜”,存亡生死,其权在我,这种说法以其振聋发聩之势无疑会影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代知识分子的思想,从而推动近代中国的变革。

《天演论》对当代人的影响

严复在翻译过程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在他看来,对于中国人来说,汉字是“最正当之文字”,治西学是为了“回照故林”,补益国学,以西文和中文相互对照,发扬植根于中国土壤的传统文化,以西方思想和中国典籍相互诠释,兼容并蓄,这对于中国翻译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借鉴意义。

如今,中国积极吸收外来文化,对外交流日趋频繁,我国翻译的总体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合格的、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翻译人才并不多,大部分翻译人才的国文功底并不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翻译过程中现套西方翻译理论,以及单纯运用翻译策略和技巧,而不能选择合适的词语及句子来翻译出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平白无力的翻译仅仅着眼于字面意义上的“信”,而失去了语言美。众所周知,翻译者应具备良好的双语语言基础,对源语文字进行深刻剖析,得其义、悟其神,然后用畅达的译语文字将其表达出来的过程。没有良好的源语与译语功底,便无法透彻理解原文,也就不能够在两种甚至多种语言间自由切换,而我们大多数翻译方向的学生,在外语学习中过多的关注外语知识而忽视国文的学习,语言功底没有打好不说,对中国经典典籍也是知之甚少,知识面比较狭窄,一是对中国文化背景知识,如政治、经济、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民族心理、自然风貌、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不甚了解,自身素质得不到全面提高,最终,面对翻译原本,心里有话但是说不出来,很是棘手。

翻译外国作品或材料,面对的是中国读者,相应的,将中国作品翻译成外文,面对的是外国读者,这都需要我们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赖中文修养,尤其是后者,如若没有较高的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翻译将丧失准确性,中国翻译如何成功“走出去’?中国文化如何推向世界?通今博古,学贯中西、艺术造诣深厚借助中华传统传统文化的力量,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让更多的外国人深入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中国翻译任重道远。

《天演论》至始至终贯穿和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中国翻译要走向世界就要坚持中国风格、中国精神、中国气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借助中国丰厚的文化底蕴基石,英语专业学生们将轻松地在中文和英语之间自由转换,作家们将会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翻译家们将会更好的发挥桥梁作用,这是中国翻译、文学及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步骤,也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发表评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相关文章

推荐文章

'); })();